村民在大柳樹下的文化廣場載歌載舞。彭景洋攝
6月以來,每逢夜幕降臨,湖北省房縣門古寺鎮項家河村大柳樹下的文化廣場開始熱鬧起來。
吳高星(右)在民歌樓唱歌。彭景洋攝
愛好唱歌的項家河村村民吳高星,都會徑直走到大柳樹旁的民歌樓,用嘹亮的歌聲歌唱美好生活。吳高星是項家河村的鐵桿煙農,種煙十余載,靠煙葉步入了現在的小康生活。后來,在當地煙草部門的指導下,他又開始了發展天麻、香菇等多元增收產業項目,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項家河村因煙而富、因煙而興,也是當地煙草部門重點打造的煙葉產業綜合體示范區。近年來,按照湖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2233”煙葉高質量發展工程規劃,十堰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在項家河村打造煙葉產業綜合體,目前已經規劃基本煙田面積4000畝,每年實現穩定種植面積2000畝以上,輪作65%以上,年產優質煙葉5000擔以上,年收入達700萬元,戶均收入達10萬元,實現了煙農職業化,煙農增收常態化。
吳高星愛好唱歌,但在以前,他是唱不出來的。“以前太苦了,窮怕了!從早到晚都在地里刨,沒時間、也沒精力唱歌。”
轉機從2006年開始,那時候村里提倡種植煙葉,吳高星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種植了5畝地,當年收益1萬余元,比其他農作物強的多。
“一種就丟不了手,是種煙讓我過上了現在的美好生活。””吳高星說,去年算了一筆經濟賬,30畝煙葉和其他多元增收產業加起來,總收入基本上有15萬左右。
“煙葉+”的產業融合發展,綜合體的打造,為煙農找到了一條可復制、可借鑒的增收之路。圍繞煙葉主業,項家河村還規劃并配套4000畝基本煙田政策,興辦了生物質顆粒廠和生物有機肥廠,科技、生產、煙農增收三個示范同步發展。
訂銷平衡才可持續健康發展。為了解決農特產品的銷售難題,該村依托“十堰金葉陽光”商城、京東自營店等線上和線下直營店,順利構建了線上訂單、線下體驗銷售新業態。
今年煙葉移栽結束后,吳高星就忙著直播帶貨,煙田管理交給了妻子和合作社服務隊管理。“有什么事,技術員會提前說,植保等專業化服務,合作社都給‘包圓’了。”吳高星對煙草、對合作社很是放心。
據悉,僅“五一”期間,吳高星就直播了3場,銷售帶貨100余萬元,幫助了本地農特產品源源不斷輸送到市場。
“項家河村通過煙葉主產業發展了帶動畜牧養殖、種植業、景觀農業、生物質顆粒和有機肥加工廠以及電商品臺等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已具備了現代農業和產業融合的雛形,實現了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的轉型,樹立了美麗鄉村的典型。”房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主要負責人給出了高度評價。
如今,在大柳樹旁,廣場舞的聲音悅耳動聽,山頂上的生物質顆粒廠燈火通明,不遠處,望佛山電商平臺的霓虹燈光璀璨,映影著項家河村的山更青、水更綠,未來可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