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他是村里老人們口中調皮搗蛋的“小霸王”,可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帶領小南溪村開拓創新的“領頭雁”,他就是90后哈尼族小伙石孫龍。
風力發電廠附近放養的山羊。
傳統種植模式,高投遭遇低收
玉溪市元江縣曼來鎮小南溪村地處偏遠,但總體種植的水稻、烤煙面積卻很廣,可是連年收成不佳,糧食也一直賣不上好價錢。守在地里一整年,到頭來不僅賺不到錢,連買化肥的錢都貼進去了,這讓不少村民心灰意冷。
剛從農職院校畢業的石孫龍開始思考,村民們種了一輩子地,土地對于他們來說是最堅實的依靠,該怎么辦才能穩住這“命根子”。通過上網了解先進地區的農業生產模式,他發現小南溪村仍在使用傳統的種植模式,所種植地塊較為分散,在勞動力趨于老齡化的情況下,仍是以人力作業為主,投入成本高、成效低。
集中流轉土地,機耕助力高產
“種好煙很難,烤好煙更難。”2019年,依托當地煙草部門的政策扶持和技術指導,石孫龍學習到了新知識、新技術,將所學知識充分應用到生產的全過程,真正實現了增收致富。
“要致富,就要跟緊煙草部門的腳步啊!”石孫龍感嘆道。于是,他開始琢磨,以減工降本為切入點,根據小南溪村村民的實際情況,引進專業機械化設備,承包流轉土地200畝用于種植烤煙,每年按期付給村民土地流轉收入的同時,聘用部分村民,既為他們培訓設備的操作技術,也讓他們得到薪資報酬,還成立了專業化機耕服務隊。
石孫龍帶領小南溪村民發展農村經濟產業,收入逐步增加,大家對他感激不已:“以前想都不敢想,我們大山里也可以用大型拖拉機機耕,多虧了我們‘啊卡呥嘟’(哈尼小伙)啊!”伴隨著機耕設備的嗡嗡聲,老人露出欣慰的笑容。
烤煙煙桿上套種的菜豌豆。
新型經營模式,增收多點開花
就在去年,石孫龍嘗試引進“烤煙+豌豆”新型套種模式。充分利用地塊的閑置期,在煙葉收購后的200畝流轉土地里的烤煙煙桿上套種菜豌豆,短短3個月時間,地里長滿了碧綠的菜豌豆,顆顆飽滿,粒粒誘人,每畝產量達100—-200公斤。尤其是今年市場價一路走俏,達到16元/公斤,讓這道飽受喜愛的餐桌佳肴,成為小南溪村村民脫貧致富的“金豆子”。
除此之外,利用南溪風力發電廠的區位優勢,組織村里養殖了二百多頭山羊,用放養的方式解決飛速生長的野草。這樣一來既不用擔心野草生長過快影響發電站的發電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又可借此養育一批肥碩的山羊,光每年的山羊出售,為村里帶來了一筆較高的經濟收入。
創新才有出路,幸福指日可待
“通過這些年的努力,終于讓大家看到了小南溪村的潛力。”這位90后的哈尼小伙不禁感嘆。就在今年,投資商看中了小南溪的氣候條件,即將投入種植中藥材。
對于未來,石孫龍已有自己的規劃,“明年,打算自己成立一個專業化農業合作社,采用公司化經營模式,帶領小南溪村村民們用雙手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如今,石孫龍已是這一方土地上值得信賴的致富領路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