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玉平正在對煙株進行葉斑病防治
“老撒,地里烤煙長勢怎么樣?”
“整體都還不錯,最近在忙后期田管,等售完煙,回家研究研究,國慶節帶娃娃些出去耍去。”
6月28日,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十字鄉的煙地里,煙農老撒一邊進行烤煙打頂,一邊盤算著全家的出游計劃,十分激動。對他來說,就算生活再苦再累,也要永遠保持“好心態”。
保持一種“快樂心態”
老撒全名叫撒玉平,今年46歲,是十字鄉青山村的一名回族煙農,種煙17年,近年來面積都保持在60畝左右。靠著種植煙葉,他走上了致富路,當起了“寵女狂魔”。
年輕時候的撒玉平一直輾轉于浙江、福建等地,靠在工地上做水泥工賺錢養家,和家人聚少離多。直到2005年春節,回家過年的他看著剛滿2歲的大女兒正蹣跚學步、牙牙學語,尤為可愛。為此,一向樂天的老撒,想要陪女兒成長,便嘗試留鄉跟著村里其他人種烤煙。首年種植12畝便賺了5500元,徹底打消了他外出務工的念頭。
后來,他跟妻子又有了兩個女兒。雖然不能給孩子們過于富裕的生活,但夫妻二人還是達成了“窮養兒富養女”的共識,只要成長的方向不走偏,都盡自己的力量給孩子們最好的,讓她們衣食無憂。
特別是撒玉平,更是一直和孩子們以朋友的方式相處,為她們和自己創造快樂:他會在放假回家的女兒想吃宵夜時,變著花樣兒的從距離10公里外的縣城帶回家,還陪著她們吃,導致自己短短兩個月蹭蹭長胖了12斤;他也會每年拿出固定的一筆錢,租一輛商務車,帶上妻子、女兒外出旅游,陪著她們到游樂園坐大擺錘、過山車……
“我們姐妹幾人雖然在農村長大,但從小不缺吃不缺穿。面對生活時,我們會像爸爸一樣,保持快樂的心態。”撒玉平19歲的大女兒撒凌云說到。
保持一種“學習心態”
17年間,伴隨著3個女兒成長的,不光是撒玉平夫妻二人,還有逐年增加的種煙面積及收入。
剛開始接觸烤煙種植時,撒玉平什么都不懂。只能多方取經,跟著煙草公司的煙技員和經驗豐富的“老煙農”認真學習技術、互相交流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撒玉平慢慢理清了思路:“我就從小規模開始種,先摸清楚門道、掌握了技術,再根據勞動力的實際情況合理擴大種植面積。”12畝、18畝、30畝、54畝、70畝……他一步一步穩扎穩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行動派。
雖然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多年外出打工的經歷讓撒玉平明白,想要真正種好煙、賺到錢,除了依托老經驗,更要與時俱進學習新技術。
撒玉平正在進行煙株打頂
于是,撒玉平自己琢磨起來,每當煙草公司推廣新技術時,他總是第一個響應,從不缺席開展的技術培訓,學會了后就往煙地里扎。翻犁機、打孔機、破膜器,各生產環節該有的新、老設備,在他家里都能見到。在撒玉平的帶領下,青山村附近的煙農在落實新技術方面,積極性最高,措施落實也最有力。
2020年,青山村依托本地烤煙產業優勢,正式成立了煙區產業綜合體,推行“煙蔬”“煙藥”“煙稻”等輪作茬作模式。撒玉平先在5畝地里試驗了一年,發現可行后,他及時舉一反三、總結經驗,并于2021年在20畝煙地里套種了5萬株紅薯。一年下來,烤煙、紅薯共計賣了30余萬元。
“觀望一下今年的市場行情,初步的想法是交完烤煙后輪作一季蔬菜,對比對比輪作什么最賺錢。”撒玉平打算著。
保持一種“敢拼心態”
“我一年可以穿破3雙解放鞋。”在與筆者的談話中,撒玉平表示,自己不光保持快樂、堅持學習,還很敢拼。
“敢拼”創造雙份收入。近幾年來,女兒們都陸續到學校住校,周末時妻子一人也能看顧過來。這時,撒玉平心里“闖一闖”的火苗又燃了起來。2020年烤煙收購結束后,他在青山村村委組建的400多人的“就業微信群”里關注到招工信息,農閑期間,就到湖南的工地上干活,一來增加收入,二來學習技術。不到4個月的時間,存下了3萬塊錢。
“等技術成熟了,過兩年找幾個人組支隊伍,平時賣完煙到縣城做短工,當當小包工頭也是挺不錯的……”撒玉平計劃著。
“敢拼”帶動村民致富。除了“種煙為主、打工為輔”外,撒玉平更是熱心助人。他會以身示教,鼓勵周圍的人返鄉種煙;他會主動幫助調不到土地的煙農選擇地塊、流轉土地;他會免費提供家中的農機設備供村里的煙農使用;他會親自當師傅,教新煙農怎么預防病蟲害,怎么種好煙、管好煙、烤好煙。
撒玉平的大哥撒玉文今年50歲,早年間在平壩縣城開餐館,后因遭遇重大變故導致生活困難。在撒玉平多次動員后,撒玉文于2012年開始種煙,現已還清了家中的債務,蓋起了小樓,日子越來越好。
看到撒家兩兄弟種煙的好收成,越來越多的回族村民陸續返回家鄉。2015年返鄉的馬兵、馬敏富,2018年返鄉的撒南松如今已穩定種植50多畝煙葉;2021年返鄉的桂鵬、桂龍也在今年成為了新煙農,種植了40來畝,烤煙長勢都還不錯。
如今,“好心態的老撒”已經成了撒玉平最鮮明的標簽,而他也將影響周邊更多的人保持“好心態”,積極生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