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佳園小區是云南省宣威市唯一一個易地扶貧搬遷萬人以上的安置區,上萬人的集中搬遷給當地社會治理帶來了挑戰。其中,出行、就業等成為當年搬遷動員的“攔路虎”。
在了解到復興街道的現實困難后,云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云南中煙”)于2019年、2020年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1928億元,助力復興街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時隔兩年,易地搬遷后續扶持項目成效初顯。
“兩條幸福路”,縮短搬遷群眾融入城市生活的距離
復興佳園位于宣威市北部新城片區,2019年初,安置區外圍道不平、路不暢一度成為群眾搬遷的最大顧慮。
宣威市復興佳園(資料圖)。云南中煙 供圖
“剛到復興佳園時,周邊還是耕地,出入社區的道路還是建筑施工時的臨時土路……”四年前的場景,原掛職宣威市扶貧辦副主任的云南中煙干部夏勇仍歷歷在目。
打通社區與城區主干道之間的聯系,完善安置區交通網絡結構,成為宣威脫貧攻堅中必須要打的一場硬仗。經地方政府協調溝通及云南中煙調研論證,云南中煙向宣威市捐贈1億元幫扶資金,助力建屏路和浦山路建設。
“浦山路全長780米,路寬25米,2020年8月完工通車;建屏路全長1184米,路寬36米,雙向六車道,下設地下綜合管廊,2021年11月完工通車……”夏勇談起這兩條路,對于道路規劃、設計、征地、施工、資金流向等“如數家珍”。
在宣威幫扶的兩年,每一筆資金的去向,他必須認真核查;每一個項目的建設,他必須時時檢查。“我們捐贈的資金,必須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到‘刀刃’上,每一個項目的建成投用都能暖到百姓心坎上。”夏勇說。
宣威市復興街道鄉村振興辦副主任李明乾表示,“兩條幸福路”縮短了搬遷群眾融入城市生活的距離,打通了制約搬遷群眾開啟幸福新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建屏路已成為宣威市北部片區連接一環至二環之間的主要通道,也是杭瑞高速、楊宣高速進入市區的主干道;浦山路也已成為北部新城南北向運輸的主動脈。
復興佳園出行運輸不再困難,復興街道經濟建設跑出了“加速度”。
扶貧車間“筑巢引鳳”,助力搬遷群眾家門口就業致富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云南中煙看來,結合當地特色發展產業經濟是云南中煙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重點。
入駐扶貧車間的詩雅服裝廠(資料圖)。云南中煙 供圖
產業扶貧很關鍵,但要把產業做好做強卻非常難。為幫助搬遷群眾穩定就業增收致富, 2019年,云南中煙“輸血”與“造血”并舉,投入1000萬元在復興街道新建5000平方米扶貧車間,覆蓋易地扶貧搬遷群眾1.25萬人。
“扶貧車間每年可實現租金收益30萬元,穩定吸納至少200名安置點貧困勞動力就業。”夏勇表示,云南中煙創新“項目+資金”幫扶模式,將資金投入轉化為街道固定資產,通過扶貧車間“筑巢”,吸引產業項目入駐,讓更多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拓寬增收致富渠道。
目前,阿里巴巴(宣威)電商客戶體驗中心、詩雅服裝廠等已進駐復興街道扶貧車間。
走進詩雅服裝廠,搬遷群眾在緊張地忙碌著。
“家門口就業,有著一份不錯的收入,還能照顧孩子,現在生活很滿足。”來自宣威市文興鄉白藥村的梁忠磊就是受益的搬遷群眾之一。
2019年12月,從搬進復興佳園后,梁忠磊和妻子在社區的幫助下,來到扶貧車間上班,夫妻兩人齊心,每個月能拿到3千元左右的工資,加上一家人1700元的低保,梁忠磊一家的生活越過越好。在復興社區扶貧車間,類似梁忠磊“家門口就業”的產業工人有200余人。
夏勇表示,看到易地搬遷后續幫扶項目投用后為地方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發揮了積極作用,堅定了云南中煙接續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的決心。今年下半年復興街道中心衛生院也將投入使用,希望群眾的生活能更美好,復興佳園更幸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