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是花椒成熟的季節,走進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哨沖鎮的彝家田園,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花椒樹枝繁葉茂,椒香撲鼻而來。
花椒樹下,人潮涌動。花腰彝族兒女手持籮筐,將成熟的花椒果實摘下,分享著收獲的喜悅,動聽的山歌在山間回蕩。
圖為當地村民曬制的花椒(梁穎 攝)
哨沖鎮是有名的“花腰歌舞之鄉”,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干旱,具有種植花椒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其種植的花椒品種,成果顆粒大、味道麻辣、味氣香濃,不僅是當地的名特產品,近年來更是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法寶”。
“今年花椒收成好,市場價格也不錯,一市斤可以賣到25元,我大概估算了一下,我家今年的花椒可以有3萬多元的收入。”尹增燕指著自家的花椒樹高興地說。
前些年,哨沖鎮種植花椒的農戶雖多,但是種植規模小且種植區域比較分散,道路崎嶇,交通不便,有的地方還嚴重缺水,難管理不說,收成也不算理想。
圖為李紹春(右)指導村民摘花椒(梁穎 攝)
2015年,按照紅河州委、州政府部署,紅河州煙草專賣局成為了掛鉤幫扶哨沖鎮的單位之一。扶貧工作隊入駐后,在摸底調查的基礎下制定具體幫扶計劃,先后在哨沖鎮幫扶建設機耕路、管網、水池及水窖,讓哨沖鎮曾經交通不便,缺水干旱的情況得到了有效緩解。
近年來,哨沖鎮不斷探索多元化發展道路,逐漸形成種植特色產業。截至今年7月底,哨沖鎮共種植花椒2000余畝,產值達2400萬元,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錢袋子”。
“水瓜沖村委會10個自然村現在都種植了花椒,今年面積超過1600畝,總產值從開始的幾萬元增加到現在的一百多萬元。”哨沖鎮水瓜沖村委會黨總支書記李紹春介紹。
如今,哨沖鎮水瓜沖村委會花椒村、八燈沖村已打造出花椒種植示范區,成立了花椒種植協會和土雜店,對花椒種植戶實行價格保護價收購,并對花椒進行深加工。
“我將促進花椒產業走向生產規模化、品牌效益化、網絡銷售化,形成花椒產業‘市場+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把花椒產業做大做強。”李紹春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