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一年烤煙采摘、趕“烤”的黃金時節,走進貴州省施秉縣城關鎮上翁哨村的煙田基地,連片的煙葉仿佛給大地披上了“綠裝”,碩大的煙葉在風中搖曳,長勢喜人。隨處可見當地煙農采摘、編桿、上炕、烘烤煙葉的繁忙景象。
“從父輩開始我們家就一直在種植烤煙,一晃我已種植烤煙30來年了,算是一個‘老煙農’。我們村得益于海拔、土壤、氣候等地理優勢條件,種出的煙葉色澤好、質量高。種煙這些年,每年都有滿意的收成,今年我把種植面積從原來的幾畝擴大到現在的100多畝,前期管理得好今年煙葉長勢也不錯,加上今年收購價格總水平上調了6%,預計毛收入不低于50萬元。”正在忙著將煙桿送往烤房的上翁哨村村民肖昌明難掩臉上的喜悅之情說道。
技術人員指導煙農肖昌明(左一)編煙。新華網發
“以前種植烤煙很辛苦,從翻犁、起壟、移栽,再到采摘、烘烤,每個環節都要靠人工操作,那時真的很累。現在不一樣了,從栽種到烘烤都有機械設備可以用,省時省力。比如現在使用電能烘烤,節能環保又省工,烤出的煙葉成色更好,成色好價格也就高了……技術方面也不用操心,從煙苗下土的那一刻起,各個環節都有煙草公司技術人員全程跟蹤指導,又是按合同收購,相對于其他經濟作物效益更穩定。”聊起種植烤煙,對于有著多年經驗的肖昌明來說,總是滔滔不絕。
在烤房外,肖昌明的侄子和工人正在將新鮮煙葉放到編煙機上進行捆扎。“幸福的生活就看這片片金葉子,今年我試種了35畝,預計能有十來萬元的收入。以前在外打工,家里的孩子和老人都沒有辦法照顧,遇到事情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干著急。現在既能照顧老人,又能陪孩子,而且自家的農活也不耽擱,收入也不低,我覺得很好。”肖昌明的侄子邊說邊將煙葉掛入烤房。肖昌明的侄子原本在外省打工,后來受疫情影響,在肖昌明的帶動下決定返鄉創業,加入到種植烤煙的隊伍中。
由于常年接觸烤煙,肖昌明的雙手長滿了厚厚的老繭,臉龐也曬成了古銅色。“我準備收完烤煙后接茬種上蔬菜、綠肥等作物,按照每畝純收益500元到600元算,家里又能增加一筆不錯的收入。明年把烤煙面積穩定到150畝左右,計劃在城里買一套房,讓孩子到城里去上學……”對于未來,肖昌明充滿了信心。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