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地,人間桃花源——湖北竹山,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
八百里堵河水流金淌銀,三千里秦巴山深藏若虛。是她們賦予了這里的山清水秀,養育了“和諧至庸”的竹山兒女;也是她們造化了這里的山阻水隔,困住了“迎難而上”父老鄉親。
大山橫亙,山路艱險。竹山美得讓人心醉,也窮得讓人心痛。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貧困一直籠罩著這片土地,2014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4.8萬戶14.66萬人,貧困發生率36%以上,是全國重點貧困縣、全省深度貧困縣。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精準扶貧重大決策部署,國家煙草專賣局在自身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的情況下,堅定不移把扶貧重任扛在肩上,帶著對貧困山區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圍繞“一個依托、四個帶動”的扶貧新思路,大力實施以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開發、科技教育、醫療衛生、生態改善為重點的“國煙幫扶工程”,成果豐碩。
2020年4月,竹山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全縣基礎設施全面改善,公共服務能力穩步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更加牢靠,區域性貧困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九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九年的堅守,九年的深情,國煙人始終情系竹山,國家局歷屆領導每年都不遠千里來到竹山,“走窮親、訪農友,謀發展、促脫貧”為竹山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出謀劃策、傾注心血;陳陽、張為、肖建新、石昌盛、王玲、鐘昊、宋啟航、高斌、叢蔡佳9位掛職干部,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任接著一任干,他們用真情和汗水踐行了“帶著責任真扶貧,充滿感情扶真貧”的初心使命。
這九年,國煙幫扶在竹山累計投入扶貧資金2.23億元,實施扶貧項目200余個,輻射全縣17個鄉鎮127個行政村,近25萬人受益,為竹山縣脫貧摘帽、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突出貢獻。
煙水路配套基地連片開發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項目。多年來,國家局始終堅持“授人予漁”的扶貧思路,牢牢牽住產業扶貧的“牛鼻子”,堅持產業進村、扶持到戶,煙葉已成為鄉親們致富的“黃金葉”。
煙水、煙田、煙路、煙電等農田設施的大規模、高強度建設,廣大農民向往的田成方、管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化田園景象變成了現實。“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種植、集約化經營、信息化管理”的現代農業逐步在全縣應用,煙農收獲了連年增收的一個個金秋。如今,綿延的大山中星羅棋布的溝壑、平壩、坡地,水窖、煙路、管網、烤房無不見證著“煙草行業反哺農業”的實際行動,山鄉面貌和煙農生活正因此發生巨大改變。
國煙幫扶,不至于煙。在發展煙葉產業之余,國家局歷任扶貧干部始終堅持在多元化產業扶貧道路上不斷探索、實踐。
竹山良好的生態環境自然分布有100多種,200多萬畝的蜜源植物,是蜜蜂養殖絕佳場所,但因缺乏組織、技術和規模,竹山蜂蜜產業一直在小、散、慢的狀態下生長。
2018年,在通過充分的調研和論證后,國煙幫扶工作隊決定大力扶持發展中華小蜜蜂養殖產業。從規劃制定到蜂種繁育,從政策扶持到技術培訓,從品牌打造到生產銷售,國煙幫扶干部把竹山的事業當自己的事業,把竹山鄉親當自己的親人,事無巨細,親力親為。
通過連續兩年的努力,中華小蜜蜂養殖從無到有,從寂寂無名到名聲大噪,現在游客到竹山品農家蜜、吃農家飯、住農家屋、看農家景,感受“花開蜂舞、蟲鳥齊鳴”的美麗鄉村,漸成新時尚。全縣蜜蜂飼養量達3萬箱,年可生產新鮮蜂蜜40萬公斤,實現產值6000余萬元,成為竹山脫貧致富的“甜蜜”產業。
多年來,本著“因地制宜、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幫扶思路,國煙相繼在竹山培育了竹山大雞、鄖巴黃牛、崔家蜜等多個特色農產品品牌,“竹山寶貝多”的區域品牌也通過國煙電商銷售網絡響徹全國。?
只做雪中送炭實事,不圖錦上添花虛名。九年來,國煙幫扶勇于啃“硬骨頭”、蹚“深水區”、打“攻堅戰”,聚焦交通、教育、醫療等山區群眾“急難愁盼”的難點和痛點問題,真金白銀加大投入,真情實意傾力幫扶。
文峰太和產業路
潘口中心幼兒園
衛浴2
如今漫步于竹山城鎮鄉村,從書聲瑯瑯的一中校區到窗明幾凈的村小校園;從集中連片的工業園區到散布于村頭的扶貧工廠;從高樓聳峙的中心醫院到設備完善的村衛生室;從翻山越嶺的農村公路到門前溪流上的小橋......一塊塊“國煙援建”的銘牌、碑記如同一座座豐碑,承載著竹山人民對國煙無私幫扶,不盡的感恩之情。
站在新起點,面對新征程,竹山在向“兩個百年”目標奮進。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