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鋪村全景。 董玉琴攝
河南中煙幫助建設的大別山干部學院毛鋪校區。董玉琴攝
借助大別山干部學院毛鋪校區設立的“山貨集市”,毛鋪村村民張世秀(右)靠山上的板栗、獼猴桃等每天可收入近200元。 張百厚攝
返鄉創業村民彭方旺經營著自己的農家樂,日子越過越好。 董玉琴攝
“漢潢八品”經銷合伙人,大福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支秋妹對做好毛鋪村特色農產品充滿信心。 張百厚攝
漢潢古道(毛鋪)核心體驗區景觀提升項目成為毛鋪村的文化名片。 張百厚攝
古道徐行,俯仰皆景。
“漢潢古道穿經毛鋪境內的長度約8公里。古道歷史悠久,許多歷史名人都在這里留下了足跡……”10月24日,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駐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周河鄉毛鋪村第一書記劉志平在抖音直播間里,向廣大網友推介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景觀村落毛鋪村,展現村莊的文化底蘊和文化魅力。
在河南中煙黨組書記、總經理李斌看來,對擁有豐富文化資源的毛鋪村而言,通過挖掘其文化價值,解讀其文化底蘊和內涵,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可以更好地助力推進鄉村振興。
2021年以來,為助力鄉村振興,河南中煙緊密結合毛鋪村的資源稟賦、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探索形成了“1236”(1,即明確“古道風情,文化毛鋪”一個定位;2,即突出教育培訓和鄉村旅游兩個抓手;3,即瞄準打造培訓研學基地、藝術創作基地、康養休閑基地三個目標;6,即激活古民居和山、水、林、田、房等六種資源)發展思路,整合鄉村文化資源,挖掘鄉土文化潛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培訓、文旅康養產業,以文化振興賦能鄉村振興。
整合文化資源 打造鄉村景觀
鄉村振興既需要經濟發展的“硬實力”,也需要文化滋養的“軟實力”。
幫扶毛鋪村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后,河南中煙黨組成立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統籌毛鋪村振興發展各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李斌多次聽取駐村第一書記的專題工作匯報,到毛鋪村實地調研指導,并就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瞄準定位、精準發力,努力在助力鄉村振興新征程中展現新作為、再立新功。”
帶著新要求、新任務,河南中煙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帶隊到毛鋪村調研,與駐村第一書記、鄉村干部、村民代表面對面召開座談會、懇談會、研討會,聚焦問題、把脈問診、共謀良策,“1236”發展思路由此形成。
如何借力文化這個重要抓手,推動“1236”發展思路變為現實?這考驗著駐村工作隊和毛鋪村黨員干部的智慧和擔當。
劉志平積極走在前、作表率,抓住各種時機生動宣講“1236”發展思路,凝聚發展共識。
在發展藍圖和發展思路的激勵下,新當選的毛鋪村村兩委一班人勇擔重任,在環境集中整治、景區衛生管理、閑置老宅改造等工作中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全體村民也對毛鋪村文化振興充滿信心,自發維護古民居建筑,積極打造鄉村景觀。
2021年4月23日至25日,北京展覽館舉辦“鄉村有約”鄉村文化體驗系列活動,劉志平與來自貴州西江千戶苗寨、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北村村等地的代表一起,分別結合各自村莊實際作了案例分享,詮釋了發展規劃和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了毛鋪村的發展路徑,受到了與會人員的高度認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了開闊發展視野,2021年7月15日至18日,河南中煙牽線,組織周河鄉、毛鋪村兩級黨員干部及返鄉創業代表、幫扶工作隊隊員等一行20人,先后赴紅旗渠干部學院等地觀摩學習。大家從紅旗渠精神中汲取力量,進而轉化為投身鄉村振興的激情與干勁。
為了整合民間文化資源,在河南中煙駐村工作隊和毛鋪村黨支部的共同倡議下,留耕鄉村文化合作社應時成立。一年多來,駐村工作隊和毛鋪村黨支部以合作社為平臺配備文娛設施,組織社員自編自演歌舞、快板、抬花轎、舞龍等民俗節目,用民俗文化的魅力擴大毛鋪村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河南中煙駐村工作隊與村黨支部創新開辦“文化毛鋪大講堂”,通過觀看電影、現場宣講、技藝培訓等形式,讓黨員、群眾知政策、解疑惑、長才干。駐村工作隊隊員與河南省委黨校、信陽市委黨校來毛鋪村調研的學員一起,到合作社、農戶家中問診把脈、答疑解惑。駐村工作隊隊員還組織村里的民宿、農家樂從業人員到先進地區觀摩,學習先進經驗,與鄭州輕工業大學合作舉辦“鄉土手造工坊”系列培訓,幫助村民切實提升就業技能、增強創業本領。
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好的傳播與推廣。借助抖音等互聯網平臺,劉志平創建并運營“文化毛鋪”抖音號,把日常入村組走家串戶時隨手拍的景色及村民日常活動素材編輯后發布,累計發布短視頻630多條,累計播放量近50萬次,有力宣傳了毛鋪村的特色文化旅游資源。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如今的毛鋪,鄉村振興規劃正在進一步完善,漢潢古道(毛鋪)核心體驗區建設項目、鄉村振興產業電商基地建設項目、“金葉興農”消費幫扶服務平臺項目陸續完工,“毛鋪村史館”改造完畢進入布展階段,一幅美麗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毛鋪村的實踐證明,文化振興可以讓村民樹立信心、振奮精神,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能。”毛鋪村黨支部書記彭廣存說,要強化文化引領和人才培養,努力把產業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產業帶頭人、把優秀黨員培養成村干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更多人才支持。
發展文化產業 書寫美好篇章
在毛鋪村,沉睡著一條古時連接湖北武漢和河南潢川的漢潢古道。面對這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如何挖掘其價值?
去年年初,河南中煙確立幫助實施漢潢古道(毛鋪)核心體驗區景觀提升項目,并撥付200萬元建設資金。
2021年2月,河南中煙引進鄭州輕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專業團隊,與駐村工作隊合力,共同規劃設計實施漢潢古道(毛鋪)核心體驗區景觀提升項目。
雙方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將文化傳承、鄉風保護、生態宜居等理念融入設計方案中,用當地最常見的木、石、竹、葉等為原料,進行特色創作,以古道為軸心,有機串聯打造形成了香木碓、古道、橫河廣場、民宿四大景觀片區。
小橋、流水、人家,一步一景、景景生輝,十步一畫、畫畫傳情。如今,置身漢潢古道,仿佛穿行在古時與現代之間,讓人感受到濃厚的鄉愁,古道成為毛鋪村最好的文化名片。
為了打響毛鋪文旅品牌,劉志平精心整理近1.9萬字的景區講解詞,化身導游,通過現場講解、網絡直播等方式,不遺余力地推廣毛鋪文化旅游,推動毛鋪村被確定為河南省首批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創建單位,現今正在爭創國家4A級景區。
在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方面,駐村工作隊以“古道風情,文化毛鋪”為主題鑄鄉村振興之魂,彰顯自身特色,避免“千村一面”。他們堅持保護與利用并重,對毛鋪大灣古民居門樓進行整體修繕,先后建設新縣雄關古寨展覽館、“白云藝棧”鄉村藝術館、留耕文化廣場、“毛鋪這廂有禮”文創中心等文化場所,把傳統村落的文化資源融入鄉村旅游、培訓研學等產業發展中,助推毛鋪村全面振興。
毛鋪村農產品資源豐富,但品牌策劃缺失、產品設計不足、銷售渠道單一、市場競爭乏力,對此,河南中煙駐村工作隊巧妙借力漢潢古道文化特色,量身打造了“漢潢八品”(八品,包含品酒,一壺小酒感悟古道滄桑;品茶,一杯野茶靜享古道清歡;品香,一縷馨香尋覓古道禪韻;品油,一滴茶油領略古道匠心;品米,一粒香米源起古道南山;品粉,一勺葛根粉探秘古道養生,等等)特色文創產品。
“‘漢潢八品’助雅興、享生活。”作為“漢潢八品”經銷合伙人,當地大福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支秋妹相信,這組陸續上市的新品必將有力提升毛鋪村特色農副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與此同時,河南中煙審時度勢、引智賦能,投資約100萬元,協同當地政府,與洛陽閃迅集團合作,創新探索“1+2+3”產業電商發展模式,即開發一套區域公共品牌及產品體系,通過打造一個產業創新電商基地、搭建一個“金葉興農”消費幫扶平臺,推動實現“創新毛鋪”“創意毛鋪”“創客毛鋪”。從品牌策劃、技能培訓到基地建設、產品推介,河南中煙提供全方位幫扶,為地方特色農產品和文創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場插上騰飛的翅膀。
目前,電商培訓中心已建成,共舉辦培訓3期,培訓學員30多人。產業電商基地于今年8月底正式投入使用,本土電商帶頭人抖音直播帶貨漸入佳境。
此外,培訓教育作為鄉村振興的另一條脈絡也在這古村古道開枝散葉。2020年9月17日,河南中煙捐資建設的大別山干部學院毛鋪校區正式建成啟用。2021年年初,河南中煙主動對接協調,促成信陽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與大別山干部學院在毛鋪校區合作設立“別樣紅成長學院”,開設鄉村振興現場教學等課程,累計舉辦各級各類干部培訓班52期,培訓2400多人次。
一年多來,大別山干部學院毛鋪校區的發展,帶動了勞動體驗教育基地、非遺文化研學基地在毛鋪村安營扎寨,截至目前累計接待中學生研學20批次共計2000多人次。
借助大別山干部學院毛鋪校區培訓工作常態化發展勢能,河南中煙和信陽市局(公司)工作人員集思廣益,聯手發起“山貨集市”創意,引導農戶組建微信群,把自家產的葛根粉、土雞蛋、野芹菜、野蜂蜜、山茶油等土特產在校區門口展銷。截至目前,“山貨集市”連續舉辦36場次,累計交易額近16萬元。
“在河南中煙的支持下,我們將持續加強‘文化毛鋪’農文旅融合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項目建設,探索引入專業化運營管理,努力打造鄉村文化游、研學游、生態游、健康游融合發展的特色典范,用文化的力量書寫鄉村振興的美好篇章。”對于未來,彭廣存充滿了豪情。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