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1960米,年平均氣溫24℃,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永寧鄉阿朝上寨村,掩映在冬日早晨的薄霧中。
阿朝上寨村村邊山坳里的百余畝連片地靜待機耕翻犁。去年8月,作為輪作區,僅在這片地種下的雪蓮果就為村民們帶來了20多萬元收入。
種植雪蓮果,是阿朝上寨村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2022年8月,阿朝上寨村烤煙種植戶尹廷貴查看雪蓮果長勢。鄧楚瑜? 攝
1994年,在瀘西縣煙草專賣局的幫助和指導下,阿朝上寨村幾戶村民嘗試種烤煙獲得成功,闖出了高海拔山區種植經濟作物的路子,隨后在這幾戶村民的示范帶動下,村里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家成了烤煙種植戶。
彼時,地處大山深處的阿朝上寨村難覓水,靠天吃飯的情形客觀存在;耕地多在半山坡,村民勞作起來費工費時。
雖然找到了致富的路子,但因基礎設施薄弱而制約產業發展的難題,依然是纏在鄉親們心頭上的一個疙瘩。
十余年前,為了解決生產用水難的問題,瀘西縣煙草專賣局以補貼的方式動員鄉親們開挖了200多口地邊小水窖;村里通往幾處連片地的道路不好走,瀘西縣煙草專賣局便出資修建了幾條機耕路,讓大型拖拉機能直接開到地里,提高了村民們的生產效率。
建水縣煙草專賣局出資為水塘寨村修建的小壩塘。鄧楚瑜? 攝
水和路的難題得以有效解決后,村民們對豐富產業結構有了新的思考。
2015年,阿朝上寨村幾戶村民試種雪蓮果成功,遇到當年市場價格不錯,十幾畝雪蓮果畝均收入超過了3000元。豐收的消息傳遍全村后,點燃了村民們的創業熱情,大家紛紛效仿種植雪蓮果。
“到去年,全村種植雪蓮果的面積突破了1萬畝,年產值達2000萬元。”阿朝上寨村黨支部書記張兵說,這幾年,村里的輪作地不夠,大伙兒就到鄰村、鄰鎮,甚至鄰縣租地種雪蓮果,由此帶動的用工的需求,每年在1萬個以上,支付的工錢超過100萬元。
煙區農民實現增收,離不開農業產業結構性調整,在端穩“飯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非煙產業,是一條適宜的路子。這項實踐,也在建水縣青龍鎮水塘寨村得到印證。
水塘寨村是一個烤煙種植村,位于青龍鎮西北部,60余戶彝族同胞世居于此。
水塘寨村雖然耕地不少,但此前受制于生產用水不便的問題,地里的莊稼收成不僅低于正常水平,生產投入也高出不少。十余年前,建水縣煙草專賣局幫助村民們修建了100余口地邊小水窖,雨季蓄水,旱季用水,不僅保證了烤煙移栽之需,還解決了煙后農作物用水難的問題。
2018年,為了進一步解決村民們生產用水不便的問題,建水縣煙草專賣局上上級申報資金,在村里修建了一個容積上萬立方米的小壩塘,鄉親們致富的底氣更足。
一業興,數業強。這些年依托種植烤煙打下的基礎,水塘寨村走上了小型農機具替代畜力耕作的農業生產路子,村民的勞動效率大為提高,曾經維持溫飽的玉米、粉絲瓜產業駛入了發展快車道,如今村民們每年種植玉米在四五千畝左右,粉絲瓜1000多畝,僅這兩項產業,每年便能為鄉親們帶來100余萬元收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