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住在山上的土房子里,生活條件差,每天服務指導煙農要走很長的山路。現在好了,我家的生活大大改善了,房子也建到路邊,交通方便了,想去哪里都快。”說起這幾年的變化,魯子賢臉上掛滿喜悅。近幾年,魯子賢一家靠煙后早秋豌豆,收入翻了一番。鄉親們看到效益可觀,也不再圍觀,紛紛在魯子賢的帶動下利用煙后閑置的土地種豌豆,增加收入。
魯子賢家聘請的工人正在采摘早豌豆(南嫣 攝)
1982年出生的彝家漢子魯子賢,家住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南澗鎮瓦折村民委員會敢碑村大山深處,一家人在大山深處精耕細作,積極發展多元種植,現已成為敢碑村小有名氣的專業種植戶、致富帶頭人。
2001年畢業于云南省大理農業學校的魯子賢,畢業后回鄉成為一名新煙農。善于學習的他2016年在煙草部門的指導下,示范搶茬補種經濟效益好的優質豌豆,成為當地“煙豆”套種的第一人。
在當年,煙田輪作早秋豌豆還是個新鮮事。當地人只是在烤煙烘烤結束后,零星種植少量豌豆,且質量常因霜期早而大受影響。當時路過魯子賢家煙地的鄰居都說他膽子真大,怕是要拿錢扔在地里玩呢。就這樣,被認為“瘋了”的魯子賢,在當年8月上旬下部葉采烤結束就領著妻子和幾位聘請的工人在煙株底下種上了豌豆。
出乎大家的意料,這些錯季的豌豆長勢喜人,攀著一根根煙稈節節拔高,長出了飽滿的豆莢。由于早豌豆是當地煙草部門率先推廣的第一個增收項目,在引進時農戶和相關企業簽訂了訂單協議,一成熟就銷售一空。正季豌豆還未大量上市時,魯子賢家的早豌豆就先人一步進入了市場。10畝早豌豆,活脫脫地賣出了比主季經濟作物還高的收入。
初戰告捷嘗到了甜頭,第二年魯子賢又在承包過來的20畝地里埋下了致富的“金豆子”,年底獲利8萬元。
“我家當時沒有種,就去魯子賢家打工,每天可以增加100元收入,他家每天都有附近村子的20多人來摘豆子,按照數量付給我們工錢,都是一天一結。”敢碑村的村民自鳳美說。
敢碑村有300多畝煙地秋后閑置。看到魯子賢種豆成功,大家坐不住了。在魯子賢示范帶動下,全村大部分煙農紛紛加入種植早秋豌豆的行列。煙后豌豆種植得到大面積推廣,一年種植二季經濟作物,一塊地有了雙份的收入。
由于自己有農學教育經歷,加之近年來在煙農合作社參加各項技術培訓,基本掌握了莊稼地里的那些“技術活”,同時得益于自己的一股牛勁和好學好問,魯子賢掌握“煙豆”套種技術不僅讓自己增收致富,也成為鄉親們增收的“指導員”。
“過去烤煙種植結束后一般種植一季小春,品種多以蠶豆、小麥為主,由于管理粗放,收獲產量一般不高,種植效益不是很好,推廣‘煙豆’套種模式后,解決了煙地冬閑造成復種指數低、效益差的問題。”瓦折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張財說。
近幾年,敢碑村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思路,積極開展“煙豆”套種300多畝,每年可為敢碑村群眾增收近90萬元,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