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冬日暖陽照在大地上,祿勸那片往年沉寂的田野呈現出一片繁忙。近年來,云南省煙草公司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分公司大力推廣糧經作物協調發展,火熱展開政策支持、技術幫扶、多元增收、農民致富的生動實踐。
套種玉米,穩煙促糧新模式
去年七月中旬,正是烤煙成熟采摘的關鍵時期,一場冰雹突如其來,損害程度前所未有……隨即,屏山街道辦事處、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祿勸縣煙草分公司有關成員,邀請云南農業大學技術團隊,成立抗災救災專家組,就災后自救、農戶保產增收進行細致研究。
云南農業大學技術團隊到祿勸縣為農戶提供玉米種植技術指導(孔德旬 攝)
利用災后煙田充足的光熱、水肥條件,專家組精心挑選了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水果玉米,在煙田套種了玉米。為適應更多未受災的煙田,專家組將玉米分成不同播種期進行對比,制定最佳的栽培方案,探索了適合當地的玉米套種模式。
為了建立完整的產業鏈,祿勸縣煙后玉米種植區地方黨委政府積極與超市、農貿市場聯系,簽訂銷售訂單,2022年,在屏山綠槐片區探索烤煙套種水果玉米500畝,畝均收入3000元,總產值150萬元。
套種蕎麥,產業發展新方向
“忙了一天了,大伙兒想喝點啥酒?”餐館里,一位大哥詢問工友們。
“懶得挑了,哪樣好賣喝哪樣得了……”
“最近蕎麥酒銷量不錯,來點?”餐館負責人聽到眾人對話忙問。
蕎麥酒!一旁的合作社理事長李翠均一邊享受美食,一邊陷入沉思:“今年承包的200畝地,烤煙收完之后閑著可惜,是不是可以種點蕎麥呢,說不定能把地租掙回來。”
得知李翠均的想法后,祿勸煙草分公司及時與西南林業大學聯系尋求技術幫助。經多次考察研究,選定了適合當地的苦蕎品種,并融合“克服烤煙連作障礙”科技項目,采取土壤消毒、微生物菌劑、生物有機肥等土壤保育措施,進一步改善了土壤環境,當年實現了蕎麥畝產達200公斤。
經過當地政府、祿勸煙草分公司充分協調祿勸本地小鍋酒釀造廠家,簽訂了蕎麥種植銷售訂單,實現了煙地蕎麥從種植到銷售產業鏈閉合。
2022年,祿勸縣依托合作社、煙農在不同煙區開展蕎麥示范種植6000畝,每畝增收1000元,總增收600萬元。這一措施充分挖掘了煙田潛力,提高了產出率,為煙區發展開辟了蕎麥套種的新方向。
套種蔬菜,增收致富新思路
“我們縣山地較多,烤煙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今年煙采完后較長時間陽光充足、水分適宜,大家覺得種蘿卜應該不錯。我們可不能浪費這么好的氣候條件。”分管煙葉的副經理楊大全向副縣長張世斌匯報道。
張世斌表示贊同:“我們這兒種植蘿卜等蔬菜質量好、產量高,近年來的價格持續增長,而且生育期短,收完煙種上,年前就能見到成果了……”
說話間,縣里的調研組來到了煙田,村支書王繼貴趕緊湊過來說:“這片煙田夏天長勢喜人,大家很有干勁。但現在,地空閑了,心里也空落落的……”
“這不,我們來給你找‘事兒’做了。我們考察后發現,這里非常適合種植早秋蘿卜,煙后我們就接著種蘿卜,村里的烤煙連片很快就變成蘿卜連片啦?!睆埵辣蟠蛉さ?。
在政府部門、祿勸煙草分公司的共同努力下,祿勸縣累積推廣種植煙后白蘿卜4500畝;鮮蘿卜、蘿卜干一共收益1500萬元,煙地套種蔬菜的模式也獲得了成功。
屏山街道綠槐村煙后白蘿卜(孔德旬 攝)
近年來,祿勸煙草分公司立足煙區穩定、產業發展,不忘初心使命、勇擔社會責任,積極探索多元化產業發展新模式,通過糧經、糧煙協同,精心描繪祿勸煙區多元產業發展的壯美畫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