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家的特色菜有些啥?”
“不好意思,我家今天暫停營業。前面有幾家本村人開的飯店,味道不錯,你們可以過去看看……”
正月初九,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西三鎮可邑村游人如織,循著村道邊的指路牌,幾名福建游客來到農戶劉成興家的院子里。
“前兩天村里舉辦籃球比賽,昨天才結束。今天自己放一天假。”劉成興操著蹩腳的普通話,有些不好意思地對游客笑著說道。
劉成興家布設別致的小院。鄧楚瑜攝
正月初六至初八,可邑村在村里舉辦了籃球邀請賽,來自附近各村的籃球隊齊聚于此,為村民和游客帶來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村BA”。比賽線下熱鬧,線上也熱鬧——不少觀戰的村民當起了主播,用手機在短視頻平臺上直播了比賽。
雖然做好了思想準備,但春節期間村里火爆的旅游景象,還是讓劉成興有些始料不及:大年三十,他家的小客棧便入住了兩家外省游客,其中一家來自遼寧的游客直接訂房到初五。除此之外,開在小客棧一樓的小餐館也沒閑著,從正月初一到初八,每天來吃飯的游客不下五桌。
這一場景,今年59歲的劉成興,盼了三年。
嘴上喊累,心里卻樂開了花。來訪者問及這幾天他家的營收時,他憨厚地笑著伸出右手食指比劃著,“有一萬多塊錢嘞!”
地處大山深處的可邑村世居著二百多戶彝族同胞,村名“可邑”為彝語音譯,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
種了半輩子烤煙,劉成興做夢都沒想到自己一家人和鄉親們,將與“旅游”二字結下不解之緣。
2013年,在彌勒市委市政府統一規劃下,依托厚重的民族文化資源,可邑村被打造為民族生態文化旅游小鎮。此后的持續發展,讓可邑村集“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全國100個最美休閑鄉村”“國家4A級旅游景區”等諸多殊榮為一身。
有山有樹卻缺水,一直是制約可邑村發展的瓶頸。
2014年,為解決西三鎮煙區缺水的問題,紅河州煙草專賣局向上級申報了項目,投入資金1330多萬元修建了包括引水管網、提灌站等設施在內的配套項目15件。通過相應的配套項目,可邑村通上了自來水。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生活用水有了保障,森林酒店、帳篷酒店等項目紛紛落地可邑;旅游專線、水景觀、索橋、棧道、彝族阿細博物館、游客中心等配套項目陸續投資建設,民族生態文化旅游小鎮加速成型。
2019年上半年,劉成興花了30多萬元,將家里的一幢二層小樓改造為包括小客棧和小飯館的民宿,趕上這年旅游市場火爆,到年底一算賬,凈收入超過了10萬元。
搭乘旅游這輛“快車”,可邑村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除了開飯館、小客棧、售賣商品以外,很多村民還在景區及服務區打工,崗位包括導游、安保、綠化、文藝表演、觀光車駕駛等,“現在在村里,差不多家家戶戶都吃上了‘旅游飯’。”劉成介紹道。
游客在可邑村漫步。鄧楚瑜攝
坐在裝修別致的小院中,說起村里久違的熱鬧場景,劉成興難掩高興:“過年這幾天,開飯店的米線都不夠賣。村里的小廣場每天表演兩場節目,周圍的觀眾席擠都擠不進去,每場少說有上千名游客。”
“真漂亮,太美了,不虛此行……”正聊著,一名說著普通話、舉著自拍桿用手機拍視頻的女游客走進了劉成興家的小院,環拍一圈后,也打算在這里點餐。劉成興面有歉意地說明了暫停營業的原因,依然推薦去別家看看。
下午時分,作別劉成興,一行人步行至村口準備乘車離開,此時,幾輛觀光車又送來了幾撥游客,融進了這個美麗的彝家小山村……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