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從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退休,回到云南省普洱市墨江縣通關鎮(zhèn)公館村的老家后,發(fā)現家鄉(xiāng)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種植澳洲堅果,覺得這是一個帶動大家增收的機會,利用退耕還林用地種植澳洲堅果的想法便悄然涌上了我的心頭。”55歲的李正偉說。
當時,李正偉打算帶上部分村民同他一起種植澳洲堅果,并計劃通過試點帶動的方式讓部分村民先嘗到甜頭,再全村推廣。可是,堅果從幼苗到掛果需要5年-6年,周期長,見效慢,同時他們也擔心種出來后的市場銷路問題,因此,村民種植意愿不高。面對種種困難,李正偉依然相信只有讓村民實實在在地看見效益,他們才會加入到堅果種植的行列中來。心意已決的李正偉說干就干,毅然種植了70畝的澳洲堅果。
2015年,李正偉種植的堅果開始掛果,2年后果樹便進入豐產期,并取得了不錯的收益。“我種植的澳洲堅果畝產可達550公斤以上,壽命長達60年-80年,豐產期能達60年-70年。按現在市場價每公斤8元計算,一畝堅果樹年收入能達4400多元呢。”李正偉饒有興致地向前來觀摩的公館村村民們介紹,種植澳洲堅果能帶來的諸多好處。從2015年開始,在李正偉以身試“種”獲得成功,村民就陸陸續(xù)續(xù)跟著種了起來。
澳洲堅果結實累累(楊福權 攝)
李正偉想通過擴大產業(yè)規(guī)模從而帶動村民增收。他的想法與當時墨江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張子映不謀而合。經過協商,他們開始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擴大公館村堅果產業(yè)規(guī)模。在得知墨江縣當時有相關種植業(yè)扶持政策后,他們積極聯系當地政府,最終在林業(yè)草原局的幫扶下,為購買澳洲堅果幼苗的村民們爭取到了資金幫扶,隨后,堅果種植面積大幅增加。
在推廣澳洲堅果大面積種植的過程中,李志偉遇到了先前零散種植時從沒經歷過的困難,譬如“長勢差、抗倒伏能力不足、落葉、病蟲害”等一系列問題。正值大家犯難之時,公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工作隊果斷施以援手,他們邀請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專家到現場進行技術指導,讓果農逐漸掌握預防、固苗、修枝、除蟲、施肥等技術規(guī)程,有效提升了堅果種植水平。同時,經過專家的指導,他們還有效借鑒了其他產區(qū)茶與堅果“共生”的種植模式開展套種,從而實現了“一塊土地兩種收益”。
公館村堅果與茶葉套種(楊福權 攝)
截至2022年,公館村澳洲堅果種植面積達2600余畝,目前多數果樹開始掛果,預計實現產量468噸,產值327.6萬元。
公館村澳洲堅果園(楊福權 攝)
產業(yè)興則集體經濟興,產業(yè)活則集體經濟活。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70畝到2600余畝,堅果產業(yè)在公館村的發(fā)展,是通關鎮(zhèn)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對于剛進入堅果豐產期的公館村而言,迎接他們的是一個碩果累累的未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