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寧利鄉的藥山上,有許多農戶在這里放牛。寧利村委會的“90后”小伙邰緒洋就是其中一個。今年32歲的邰緒洋高中畢業后曾外出務工過一段時間,后來他選擇回鄉創業,創辦了寧蒗縣畜旺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當起了“牛倌”。
在藥山“漫步”的牛群(鄭霞 攝)
政策宣傳引“鄉賢”
談到創立合作社的初心,邰緒洋笑了笑說:“那年春節回家過年,正好碰到寧利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在宣傳產業發展的政策。雖然人在外面務工,但心中最牽掛的還是家鄉,就想著自己能不能回來試著創業,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找準寧利村產業發展方向,奠定產業發展基礎,寧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駐寧利村工作隊主動作為,發揮好政策“傳聲筒”、青年“聯絡員”作用,通過上門宣傳、座談交流等形式,加強與返鄉青年的聯系,把家鄉推動產業發展的好政策、好前景精準傳遞到返鄉青年群體,這才有了更多像邰緒洋一樣的年輕人返鄉創業。
技術指導促發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更好地促進寧利村的產業發展,支持合作社發展壯大,駐村工作隊及時同農戶與畜牧站專業人員聯系,不定期為合作社養殖的牛進行常規檢查,查看以往的養殖情況;開展養殖技術指導,提出更加專業的養殖意見。
經過多年的養殖,邰緒洋已有了一定的養殖經驗。作為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在發展肉牛養殖的同時,他也毫無保留地傳授自己的養殖經驗,喂牛用什么飼料好、建什么圈舍通風保暖等等,他都會不厭其煩地指點,哪家的牛生了病也會上門幫助醫治,他因此成了村里群眾發展經濟的“主心骨”。
返鄉創業促就業
“我今年58歲了,沒想到在家門口找到了每天能賺100多塊錢的工作,就是在地里面幫忙做做活,也不累,中午還能回家給老倌做飯。”同村的邰先春大姐臉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合作社主要以養殖為主,為了解決牛的飼料問題并保證牛肉的上好品質,邰緒洋決定自己種植玉米,將玉米稈搗碎后與玉米面等混合制作成有機飼料。這樣一來,牛肉的品質有了保證,合作社也在玉米播種和收獲季節為村里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通過合作社的落地,每年能夠為一百多位村民提供就業,帶動了周圍村民就地就近就業,實現村民、合作社的增收增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吸引更多有抱負、有能力的返鄉青年留在鄉村,不能僅靠鄉愁和情懷,更需要有力度和溫度的政策。感謝黨委、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和支持,才讓我能夠返鄉創業,合作社規模也越來越大。”邰緒洋高興地說。在寧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駐村工作隊的幫助和引導下,寧利村在產業發展、政策宣傳等方面取得亮眼成績,讓每一個投身鄉村振興的青年都能立得住、站得穩。讓“鄉愁”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火種”,讓更多有志青年投身鄉村振興事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