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水鄉”煙農新村,位于貴州省余慶縣松煙鎮,該鎮常年種煙面積2萬畝,收購煙葉5萬擔左右。之所以叫白沙水鄉,一方面因為余慶是湖南中煙工業公司“白沙”品牌的原料基地,另一方面,湖南中煙工業反輔農業,投入建設資金100萬元,助力農民修建新村,農民種煙致富了,這樣的新農村才得以建設成功。
?白沙水鄉。李鴻攝
民富:鼓起煙農“錢袋子”
煙農新村,有一群特殊的煙農群體,他們從事煙葉種植10年以上,種植規模在30-100畝,種煙戶均收入每年在10萬元左右,煙葉生產季節在原居住地種植烤煙,農閑時在白沙水鄉居住。閑時再找點其他活兒,掙點“小錢”,每年可增加收入萬余元,他們驕傲的自稱為“兩棲煙農”。
王建國(左)與妻子在白沙水鄉家門前合影。李鴻攝
王建國就是白沙水鄉煙農新村“兩棲煙農”中的典型代表,自2002年開始種植烤煙,2014年以后種煙收入每年都在10萬元以上,農閑時,王建國就養養豬或者到外面做點臨工,又可以收入一兩萬元。現在,王建國一家已住進了468平的小別墅。他說:“我閑時在家后面的烤煙育苗工場打工,還可以找幾千塊錢,不僅能做家務、照顧老人,而且不耽誤農活,一舉幾得,比在外面打工強得多。”
煙農別墅。李鴻攝
在余慶縣像王建國這樣靠種煙致富的村民還有很多,如今,他們住著別墅,開著小車,購物有超市,休閑有廣場,學習有書屋,就醫有診室……這些發生在白沙水鄉煙農身邊的變化,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地享受到幸福感。
村美:建設生態新家園
“現在,我們新村是家家有門前有綠樹,戶戶干干凈凈……村民們打開窗戶就像看到江南水鄉美景一樣,新村有休息亭、廣場,你說好不好?”村民李國明對筆者說,新村柳樹成蔭,干凈整潔,環境越來越美,村民們笑臉盈盈,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有滋味。
白沙水鄉廣場。李鴻攝
為了給逐漸富裕起來的煙農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白沙水鄉新村于2012年10月動工建設,新村規劃占地面積75畝,其中公共用地51畝,可容納農戶110戶,煙農占80 %以上。新村由政府統一規劃,住戶根據設計的戶型圖紙,按自己的需求自行建設房屋。除住房外,新村還修建有白沙廣場,8米寬的人工河流560米,車行橋2座,人行橋4座,道路1460米,新村綠化面積達12000平方米,停車場960平方米,公共設施投入800萬元。
休息亭。李鴻攝
新村樓房上,掛著“富、學、樂、美”的字畫,這是四在農家的精髓。余慶縣是四在農家的發源地,廣大村民把求富、求學、求樂、求美的美好愿望轉化為新農村建設的現實,富在農家增收入,學在農家長智慧,樂在農家爽精神,美在農家展新貌。
風正:彰顯和諧文化風
在搞好生產生活的同時,煙農新村不忘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通過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村民不斷充實自己。村委會組織村民參加廣場舞、象棋、舞龍等各種文化活動,努力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先后建起了文化活動室、休閑健身廣場、農民舞龍隊等,并開展“和諧平安家庭”評比活動,形成了人人爭優秀、戶戶爭文明的良好風氣。
閑時煙農在家中看電視。李鴻攝
“賭博少了,酗酒少了,游手好閑少了,打打鬧鬧少了;治安好了,鄰里關系好了,村容村貌好了;學科學用科學的多了,致富的多了。”村民毛光輝講新村建設帶來的變化,他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感到十分滿足。“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動,進一步強化了村民的法律素質、道德觀念,如今新村里打麻將、說閑話等陋習明顯減少,講文明、爭先進的氛圍濃厚。”
為了加快傳統農民向新型農民的轉變,提高農民素質,村民主動加入當地煙農專業合作社,其中最受煙農歡迎的是“農資貸款”服務。“以合作社的名義到信貸部門談比我們單個煙農去辦理要容易得多,不僅優惠更大,辦理時間也快得多,余慶縣大多數煙農的前期投入都是通過“農資貸款”解決的。”合作社理事長楊通書說。隨著煙農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很多不種煙的農民也加入進來。“現在不用跑到別處去打工了,專業隊招人的時候報個名就行。”去年煙葉收購的時候,煙葉專業分級隊隊員吳賢萍邊忙著手里的活邊說,“我雖然不種煙,但也是一名‘煙農’,一名懂煙葉生產技術、參與煙葉生產并靠技術賺錢的農民。”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