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縣劉廠鎮近年來把綠色作為發展底色,推進鄉村綠化綜合提升,扮靚了鄉村顏值繪就了鄉村幸福底色。
暖春三月,劉廠鎮的劉廠村和王家莊村,生機勃勃、綠意盎然,“廢棄”的木樁圍起了長長的綠化帶,鄉村櫻花大道兩邊種滿了四季常青的綠植,歡快的村民在鄉村大舞臺上載歌載舞。
美麗的鄉村大舞臺(楊智梅 攝)
劉廠村和王家莊村的美,還在于村里的紅色教育基地、大學生思想教育實踐陣地、書畫家創作基地和農業示范基地,讓在外求學的莘莘學子、在外務工的人們離開家鄉時依依不舍。這些美麗宜居的鄉村,不僅成為農民的幸福家園,更是寄托著外出奮斗者的濃濃鄉愁。
如今像劉廠村和王家莊村這樣的村莊比比皆是,在這些村莊里,產業綠色發展滋養鄉野的新鮮空氣,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公共設施提檔升級,鄉風文明、家風良好、民風淳樸、業興村強。
產業旺 鄉村興
產業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產業的興旺承載著群眾致富的希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隨著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只有鄉村產業發展了,才能實現村民富裕,鄉村繁榮。
說到產業興旺這個“向往”,擔任了祥云縣煙草專賣局13年生產技術員的劉繼梅有自己的看法,“對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劉廠鎮居民來說,這個‘向往’是‘家鄉夢’‘溫飽夢’‘幸福夢’現在也是‘共富夢’。”劉繼梅說,在她的記憶中,小時候的王家莊村和劉廠村道路是泥濘的、道路兩邊是泥土墻,下雨的時候都邁不開腳。但是隨著鄉村振興發展、在政府、企業的努力之下,這些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大學生思想教育實踐陣地(楊智梅 攝)
劉繼梅說:“到今年為止,我在煙站干了整整13年農業技術生產輔導員的工作,見證了家鄉的變化和產業的蓬勃發展。幾年前,劉廠鎮上好幾個村原本是經濟空殼村,沒有村辦企業和支柱產業,很多家庭青壯年勞動力都選擇外出務工,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家艱難度日。現如今,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更多青壯年在本地就有創業和就業的機會,村民們外出務工的少了,老人和孩子的歡笑聲也多起來了。”
現在,鄉村仍然是鄉村,只是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鄉村印象,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劉廠鎮不僅擁有了城市的整潔便利,還保留著鄉村的濃濃鄉愁。
王家莊村將紅色資源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搖身一變成為“紅色資源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村,深藏著文化底蘊。如今,嬉鬧玩耍的孩童,沐浴在暖陽下的老人,蓬勃向上的青壯年,都是鄉村產業興旺起來的見證者和守護者。
生態美 產業興
在劉廠鎮,祥云縣煙草專賣局配合打造“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園”,調動專業力量深入一線服務煙區、指導農戶;構建較為完善的綠色生產技術體系,堅持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與精準施藥相結合,指導農戶科學合理用藥,做到100%推廣綠色高效專業化植保,100%推廣蚜繭蜂防治、100%推廣0.01毫米增厚地膜,100%農藥包裝等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全縣綠色生產技術水平明顯提高,有效減輕了煙區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化肥減量化、植保綠色化、能源低碳化和資源循環化特征更加明顯,作物內在品質也得到較大提升。
書畫家創作基地(何杰忠 攝)
眼下,徜徉在劉廠鎮田間小道,會發現一幅幅美麗鄉村的畫卷正和著鄉村振興的號角徐徐迎風撲來,“望得見遠山、看得見水流、聽得到清風、聞得到春的味道、記得住鄉愁”的意境從田野之間直抒胸懷。
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生態是農業的底盤。走好綠色發展道路,既需要頂層設計,更需要躬耕篤行。下一步,祥云縣煙草專賣局將持續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鞏固農業綠色發展成果,推廣水肥一體化,加強畜禽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加快發展節水農業、堅決遏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劇,為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增添幸福底色。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