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貴州省水城區阿戛鎮齊心村,成片煙田映入眼簾,一幢幢房屋鱗次櫛比,一個個育苗大棚錯落有致,一條條整潔、寬敞的串戶路蜿蜒在農家門口。在大家眼中,齊心村不僅是“產業村”,更是“模范村”。
圖為齊心村文化廣場的一角。
作為曾經的深度貧困村,齊心村是如何實現蛻變的?
從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派駐齊心村第一書記王珺口中得知,自2016年4月至今,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已連續派駐五任駐村第一書記。正是在他們的齊心帶領下,齊心村實現了蝶變。
興產業 穩就業 激活特色農業新動能
“以前齊心村到處都是泥巴路,好多青年都外出打工去了,雖然齊心村有4000多畝烤煙,但種植分散,基礎設施不好,所以收入也不太理想。2016年,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派來了周開油書記,為了發展產業,他帶著我們爬坡上坎核實煙地,那時真的太不容易了。”水城區鹽井煙葉工作站站長陳松說。
煙田里,幾個煙農正忙著檢查煙苗生長情況,給煙苗培土。“我今年種了40多畝烤煙,從育苗到采烤,每個環節都有技術員指導,這幾年煙草公司幫我們修了大棚,修了新能源烤房,修了生物防治中心,收入是越來越高,太感謝他們啦!”說到這些,煙農陳勇露出了笑容。
圖為齊心村生物防治中心遠景。
幾任書記以壯大優勢產業為切入口,按照“規模布局連片種植、專業分工集約經營、科技支撐綠色發展”的思路,積極爭取煙草幫扶資金完善烤煙基礎設施,修建烤煙育苗工場、育苗大棚、生物防治中心,新建、改造新能源烤房,為烤煙生產打牢設施基礎。為擴寬農民增收渠道,打造集種植、加工、冷藏于一體的菌菇場,采用“合作社+村集體+農戶+基地”的模式,利益鏈接40戶村民,戶均分紅2100元。2022年,在烤煙生產環節帶動240人務工增收,人均務工收入7000元以上。幾任書記的接續奮斗,使齊心村形成了產業融合、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
美村容 改面貌 走好鄉村宜居新路子
來到文化廣場前,村民胡雍昌正悠閑地散步。他告訴筆者:“以前齊心村有很多老瓦房,經常漏水,空氣也不好,天晴的時候也是霧蒙蒙的,大家的生活用水到處亂排,生活條件確實很差。”隨即他又感嘆道:“原來這里是一片荒地臭水溝,現在搖身一變,成了‘人民廣場’,孩子們有了玩耍的地方,老人們飯后在廣場上散步,圍在一起下象棋,廣場舞也流行起來了,生活越來越有滋味。”
這些年,無論是首任書記周開油,還是次任書記王華成,都始終把改善人居環境放在心上,早出晚歸,走家入戶,一邊宣傳一邊動員,致力于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在幾任書記的帶領下,齊心村共改造危房、維修老舊房屋102戶,拆除重建48戶;通組公路全部實現硬化,硬化串戶路528戶共計19千米;庭院硬化650戶1.95萬平方米,改廁112戶,改廚573個,新建磚砌化糞池18座,修建成品化糞池26戶,安裝水塔39戶,人居環境大大改善。利用幫扶資金修建了齊心文化廣場,并完善了文化廣場上圖書室、講習所、黨員活動室等配套設施。
“記得2018年,煙草公司給我們派來了第三任書記郭祥。他天天跑我家,給我做思想工作,讓我把那幾間老瓦房拆了重建,政府補貼多著呢。拆的時候我是真舍不得,現在住著敞亮的房子,心里舒坦得很。”提起村里的變化,2018年脫貧的村民嚴顯銀高興得合不攏嘴。
圖為駐村第一書記王珺在煙地為煙農沈開舉講解栽后管護技術。
強黨建 育人才 譜好鄉村振興新曲子
“給錢給物不如建設一個好支部。”這是齊心村第四任駐村書記張家有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針對近幾年精準脫貧的群眾,他時時登門拜訪,詢問身體情況,了解收入情況。及時通過院壩會、田坎會等方式聽取群眾意見,化解群眾矛盾,宣傳惠農政策,確保齊心村脫貧不返貧,振興不掉隊。
走進生物防治中心,技術工人王育美正忙著給蠋蝽喂食。“張書記、王書記對我們很關心呢,經常組織我們在一起學技術、學知識,我現在還學會了煙葉分級呢。”王育美笑道。張家有積極吸納致富帶頭人、技能人才、土醫生、返鄉大學生、中青年到村兩委,不斷充實齊心村干部隊伍力量。同時,經常組織鄉土人才進行座談,他對齊心村種養殖能手、鄉土醫生、鄉賢等如數家珍。在齊心村第四任、第五任駐村書記的共同努力下,當前,齊心村兩委已進行換屆,干部平均年齡在33歲,培養后備干部2名,入黨積極分子3名。
“下一步,我們要不斷強化黨建引領,推動兩委班子能上能下,培養更多的鄉土人才,一任接著一任干,跑好駐村幫扶接力賽。積極依托烤煙產業建強集體經濟,以煙穩糧,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增加村民收益,讓齊心村心更齊,氣更順,勁更足。”王珺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