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小城還籠著薄霧,環衛工人張大爺已清掃完三條街道。他熟稔地拐進街角的一家便利店,從貼著紅色愛心標識的小桌上取過一瓶礦泉水,將充電線連上墻角的插板。晨光中,手機屏幕亮起的瞬間,他布滿老繭的臉上綻開笑容——這是他在“愛心驛站”度過的第117個清晨。
在麻栗坡這個群山環抱的小城,由零售戶自發搭建的20個愛心服務點正以最質樸的方式編織著民生關懷網絡。這些散落在街頭巷尾的方寸之地,沒有華麗的裝飾,卻用一張桌子、一瓶水、一個插座、一張笑臉,點亮了戶外勞動者心中的燈塔。
環衛工人在愛心驛站休息。文山州煙草專賣局供圖
方寸之間見天地
走進城北零售戶儂紅梅的店鋪,門邊一張鋪著白印花布的方桌格外醒目。桌上礦泉水整齊碼成金字塔狀,插板線用彩色束線帶歸置得利落整齊,手寫便簽“需要多少自取”的字跡旁,還暖心標注著“你們辛苦了”等話語。墻角折疊椅上,外賣騎手小李正抓緊給電瓶車充電:“麻栗坡縣城跨度大,電池消耗較快,多虧隨時能找到地方給車充電。”
這般看似簡單的布置,卻凝結著零售戶們的巧思。去年冬天,當煙草專賣局客戶經理在零售戶誠信互助小組會上提議設立服務點時,商戶們連夜討論方案。“要實實在在解決問題,又不能給店家添太多負擔。”小組長儂紅梅翻出當時的會議記錄,泛黃的紙頁上還留著“必須全天候開放”“服務標識要醒目”等匯總意見。最終定下的標準務實又暖心:一張服務桌、24小時免費礦泉水、多接口充電插板、應急藥品箱,以及“永遠在線的笑臉”。
微光成炬照人心
在萊溪社區“家樂美超市”門口,店主李檢妹正在給“愛心驛站”補充礦泉水。不足2平方米的空間,卻是周邊快遞員的“能量補給站”。“李姐這兒就像自家玄關,渴了抄起水就走,手機往桌上一擱就能充電。”快遞員小楊說著,將新到的包裹暫存在“愛心驛站”服務桌下。這樣的信任源于點滴積累:雨季時桌上總會多出幾把舊傘,酷暑時節礦泉水會提前冰鎮,就連插線板都特意選了3米長線——“方便同時充多個設備”,李檢妹笑道。
溫暖總在雙向流動。環衛工王阿姨每次取水都會順手擦凈桌面,交警老周執勤時總不忘提醒商戶注意門前安全。最讓商戶們感動的是,常有顧客悄悄多買兩箱水:“算我請戶外兄弟喝的。”如今,這個最初由零售戶發起的行動,已吸引餐館、藥店等多家商鋪自發加入,服務網絡像藤蔓般在城中蔓延生長。
環衛工人在愛心驛站休息。文山州煙草專賣局供圖
星火暖流潤邊驛
在麻栗坡縣煙草專賣局的會議室內,墻上的“愛心驛站分布圖”插滿了小紅旗。客戶經理季遠花正在更新服務臺賬:“上周又有2家商戶申請加入,我們正在統一制作標識牌。”作為項目的推動者與全程見證者,她清晰記得每個溫暖時刻:零售戶自費購買防漏插座的堅持,暴雨夜為值守民警留門的默契,還有那些悄悄出現在服務桌上的匿名捐贈。
這種“煙草部門指導+商戶自治”的模式正迸發出大能量。麻栗坡縣煙草專賣局依托誠信互助小組建立輪值督導機制,定期收集戶外工作者需求。近期新增的“應急藥箱標準化配置”,正是根據快遞員建議所做的改進。數據顯示,驛站日均服務超80人次,累計提供礦泉水3萬余瓶,充電服務4200余次。
黃昏時分,天邊的火燒云染紅了邊陲小城。剛結束配送的外賣騎手們聚在驛站前交流路況,執勤歸來的輔警老楊喝著水講述新型詐騙案例,商戶們則忙著補充消耗品。此刻,桌上搖曳的充電指示燈,墻上層層疊疊的感謝便簽,與暮色中漸次亮起的萬家燈火交相輝映,勾勒出邊城最動人的民生畫卷。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