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記者行走在湖南桑植縣澧源鎮仙鵝村,500余畝煙葉基地里,雪茄煙苗長勢喜人,26棟晾曬房在緊鑼密鼓。遠處,基地煙農正在為煙苗進行二次增肥,為半個月后的第一次采摘做足了準備。
今年以來,澧源鎮響應桑植縣委、縣政府號召,將雪茄煙葉作為重要產業來抓,力爭將該鎮建設成湖南省優質雪茄煙葉基地,打造具有產業特色的“雪茄小鎮”。
政府扶持,“雪茄小鎮”雛形現
“溫度適宜、光照良好、無病蟲害……”初夏時節,煙葉基地河南農業大學研究生譚永浩正為雪茄煙苗進行全面的“體檢”。
自今年1月來到澧源鎮,譚永浩已成為這500余畝煙苗的專業“醫師”,每天下地“義診”之余,還會為當地煙農進行培訓。
如今,村里的煙農也成了半個專家,關于煙葉采摘的時機、方法以及晾曬間距、溫度、濕度等都了然于心。
為全面提升煙農專業技術水平,澧源鎮與河南農大、湖南農大等院校合作創辦研學基地,聘請技術專家,針對雪茄煙葉生產過程中的容易出現的“疑難雜癥”進行“把診問脈”。
煙葉的發展光有技術還不夠,基礎設施必須跟上。桑植縣籌措資金1400萬元,在澧源鎮流轉土地30畝,新建高標準雪茄晾曬房26棟,修建生產便道5公里,鋪設雪茄煙葉專用山泉水管道5000米……一筆筆資金投向雪茄煙葉基地,“雪茄小鎮”逐漸孕育而生。
“舉全鎮之力發展雪茄煙葉產業,實現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的預期目標。”澧源鎮煙葉辦主任向延教介紹,今年,全鎮“雪茄”總產量預計達12.5萬斤,可實現總產值近500萬元。
就業增收,“雪茄小鎮”潛力強
初夏時節,煙農忙碌的身影,成為澧源鎮雪茄煙葉基地里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旱澇保收,一年四季都有活干。”55歲的仙鵝村村民湯英,家就在煙葉基地旁,成為最早一批到基地務工的當地村民,也是最早享受到雪茄煙葉產業紅利的一批村民。
談及該鎮大力發展雪茄煙葉產業,湯英稱贊不已,“家門口就能就業,加上土地流轉,一年得有4萬多的收入。”
項目初期,部分村民還對該項目存有疑問。認為煙葉種植可能對土地造成傷害,并認為雪茄煙葉基地只是暫時性項目,仙鵝村蔬菜種植戶劉國榮就是其中一員,曾多次拒絕土地流轉。
經過該鎮黨員干部的10多次的上門走訪,以及該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文科的“三顧茅廬”,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現在,劉國榮也成了基地里干活的一把好手,通過務工和土地流轉,收入高了,干勁越來越足。
“‘雪茄’煙葉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全年可提供上百個穩定就業崗位,僅此一項能為村民提供勞務收入70多萬。”王文科介紹,澧源鎮屬于人口大鎮,常住人口約12萬人,雪茄煙葉基地通過晾曬房、遮陽棚、滴管設施等煙葉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投入,全產業鏈可以產生眾多家門口就業增收崗位,對該鎮社會穩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藍圖已繪,“雪茄小鎮”魅力足
沿著澧源鎮寬闊的雪茄煙葉產業路,一株株雪茄煙苗根正苗壯,煙農們鉚足了勁對煙苗進行二次增肥,勢必煙葉以最優的品質,展示在大家眼前。
看著茁壯成長的煙苗,和煙農們勞作的身影,澧源鎮黨委書記陳彬的底氣更足了,情不自禁道,“雪茄小鎮”未來可期。
陳彬介紹,澧源鎮在推出500畝雪茄種植外,更是深入探索“雪茄+”旅游文化,擬建設具有土家惹巴拉風情的小鎮,帶動煙葉品質、提升茄衣產出率、促進煙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看,那以后將一個雪茄體驗吧。”“那邊計劃再建幾座晾曬房”……談及“雪茄小鎮”的發展規劃,陳彬心里的藍圖早已繪制了無數遍。他告訴記者,該鎮計劃3年將雪茄種植擴大到5000畝,實現年總產值達5000萬元,打造從仙鵝村到西界村沿線的雪茄產業帶,帶動千余名村民穩定就業增收。
與此同時,在仙鵝村煙葉基地入口處,還將計劃打造一個集觀光、體驗、休閑、研學于一體的雪茄體驗吧,讓“雪茄小鎮”的發展帶動全社會、全鏈條產業,讓“雪茄+”不斷釋放它的魅力。
澧水悠悠,踏浪而行。烈日下,陳彬和村民侃侃而談,關于“雪茄小鎮”的話題,似說不盡,也道不完。毋庸置疑的是,“雪茄小鎮”的未來,他已成竹在胸。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