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聯邦法官撤銷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監管優質雪茄的權力,雪茄煙民有理由慶祝了。這項裁決結束了多年的訴訟,這些訴訟可以追溯到2016年FDA決定根據2009年《煙草控制法案》擴大其權力,對該行業施加了潛在的繁重監管。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法官阿米特·p·梅塔(Amit P. Mehta)的裁決推翻了FDA 2016年的認定規定,給雪茄制造商帶來了決定性的勝利。
該案件的核心問題是,FDA是否充分考慮了是否有實證理由對優質雪茄進行嚴格監管,就像對其他煙草產品(如香煙和口服煙草)進行監管一樣。原告認為,FDA忽視了提交給該機構的關于優質雪茄的不同使用模式和健康影響的信息,并歪曲了有關青少年吸煙流行程度的數據。Mehta表示同意,并在2022年7月認為FDA的認定規則是武斷和反復無常的。
這項裁決只撤銷了FDA對高級雪茄的權力,而對機器雪茄、小雪茄和調味雪茄的監管則保持不變。被歸類為高級雪茄的產品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1)用整片煙葉包裹;
(2)含有100%煙葉粘合劑;
(3)含有至少50%(按填料重量計)的長填料煙草;
(4)手工制作或手工卷制的;
(5)無過濾嘴、非煙草嘴或非煙草嘴;
(六)沒有煙草以外的特征風味;
(七)只含煙草、水、植物膠,不含其他成分和添加劑的;
(8)每1000個重量超過6磅。”
簡而言之,這意味著人們在專業煙草店找到的大多數雪茄都有資格成為優質雪茄,而便利店出售的更便宜的雪茄則沒有資格。
雪茄制造商對這一消息感到高興。洛奇·帕特爾告訴《雪茄迷》雜志:終于,這個家庭手工業擺脫了非法、模糊和過度的監管。現在我們可以專注于制作高品質的雪茄,在未來的許多年里,你都可以自由地享受它們。
美國肺臟協會(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等健康組織的熱情可想而知。在一份聯合法庭之友簡報中,他們敦促法院拒絕對優質雪茄的豁免,他們辯稱,這樣的豁免會造成一種錯誤的印象,即優質雪茄是更安全的煙草產品,因為它們不受監管。
當然,沒有人真的否認抽雪茄會帶來一些健康風險。從本質上講,吸入燃燒煙草產生的煙霧比戒煙更危險。然而,也有大量證據表明,優質雪茄的風險狀況與香煙非常不同。雪茄煙草的堿性更強的煙霧是不太可能被深深吸入。調查顯示,抽高檔雪茄的人更可能是偶爾抽,而不是每天抽。正如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1998年的一篇專著所指出的那樣,“大多數吸煙者每天都吸煙。相比之下,多達四分之三的雪茄吸煙者只是偶爾吸煙,有些人每年只抽幾支雪茄。這種接觸頻率的差異轉化為較低的疾病風險。”
盡管這些信息是在公眾評論期間提交的,但FDA沒有考慮到它是否有必要采取與適用于香煙的不同的監管方法。考慮到優質雪茄的定義完全是由烘烤過的煙葉卷成各種大小的管子組成的,很難想象對單個產品實施嚴格的監管審查會帶來令人信服的健康益處。事實上,FDA自己也承認,相對于年輕人更頻繁使用的其他尼古丁和煙草產品,優質雪茄是其“執行優先級最低的”。
雪茄制造商辯稱,即使他們的產品不是該機構的優先執法對象,但監管的不確定性和合規的潛在高成本可能會阻止公司投資將新雪茄推向市場。本周的裁決消除了這種不確定性,有助于保留一個充滿活力的高檔雪茄市場。
從長遠來看,高檔雪茄面臨的監管威脅依然存在。FDA有可能對這一裁決提出上訴,或者在第一次嘗試中發布一項新的法規來解決這些缺陷。如果該機構繼續執行一項有爭議的提議,要求香煙和小雪茄中尼古丁含量極低,它可能也會對優質雪茄采用同樣的標準,以防止現有煙民改變吸煙習慣。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目前的法院裁決使得引入一種新的可燃優質雪茄比引入一種新的電子煙要容易得多,盡管后者不含真正的煙草,并顯示出作為香煙替代品拯救生命的巨大潛力。迄今為止,在數百萬份申請中,只有23種蒸汽產品成分獲得了FDA的批準,這抑制了電子煙的合法市場,并鼓勵了非法產品的泛濫。這是該機構正在進行的訴訟的另一個來源,其營銷拒絕令已在法庭上受到數十家公司的質疑。
有合理的法律、經濟和流行病學的理由使高級雪茄免于FDA的監管,但這一裁決是雪茄吸煙者在法律下比其他尼古丁和煙草產品使用者得到更好待遇的又一個例子。吸煙禁令通常對雪茄休息室予以豁免,同時禁止電子煙、香煙和水煙,對煙草產品銷售的全面禁令(如比佛利山莊實施的禁令)也將雪茄列為例外。在美國的煙草法律中,不僅有一股階級歧視的味道,因為高端雪茄的消費者可以自由地抽他們喜歡的雪茄,而電子煙和香煙的吸煙者卻被踢到路邊,或者被剝奪了購買他們喜歡的產品的權利。
在2022年5月的《理性》雜志上,我報道了將美國帶入尼古丁禁令時代的各種政策,在這個時代,所有類別的煙草產品都被禁止銷售,導致非法市場、刑事定罪和其他有害的意想不到的后果。本周的裁決推翻了FDA的權威,至少在一段時間內避免了高檔雪茄的未來。盡管最終禁令的威脅依然存在,但這場自由的勝利足以讓許多人點燃一支雪茄來慶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