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也就是本周四,香港立法會通過有關全面禁售加熱煙、電子煙等另類吸煙產品的修例草案,新法例將于刊憲后6個月實施。
今天就聊聊電子煙這個飽受爭議的話題。
從2017年開始,電子煙悄然走紅,2019年更可以被稱作電子煙元年,資本與創業者都趨之若鶩,紛紛入場。
電子煙為何如此火爆?
首先,電子煙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較大的潛在市場空間,其中不少人是以前的卷煙煙民,逐步使用這個“替煙產品”。
根據2018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的煙民數量長期維持在3億以上,但電子煙滲透率只有1.5%,遠遠落后于市場滲透率超過20%的美國、日本及英國。即使到目前,國內電子煙滲透率仍然不足3%,想象空間之大,不用我多說。
其次,這門生意真是“暴利”。
舉個簡單的例子,之前曾經有媒體報道,悅刻的代工方思摩爾3顆空彈的成本大約是15元,悅刻以27元拿貨,再添加煙油后,以45元供貨給批發商,批發商再轉給零售分銷的價格是55元,煙民購買產品時的售價就是99元了。
對于產業鏈我們總是習慣于分成三節:上游原材料供應、中游產品制造以及下游銷售。
整個環節當中,無論是代工廠,還是批發商,抑或是線下經銷商,毛利率均超過30%。有些頭部玩家的毛利率甚至達到50%。
既然說到了悅刻,我們就單獨來看看這個行業一哥的情況。
根據其招股書,截止到去年9月底,悅刻的市占率超過62%。今年1月,悅刻的母公司霧芯科技紐交所上市后,成為電子煙第一股。
霧芯科技2021年前兩個季度營收分別為24.0億元和2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50.70%和256.69%。歸母凈利潤在2021年一季度虧損2.67億元,但二季度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8.24億元,同比增長829%。主要是來源于單店營收增長以及門店擴張。毛利率穩步攀升,從第一季度42%上升至今年第二季度的44%。
霧芯科技的團隊絕對是聰明的,早期精通于網絡營銷打響聲量,但他們早就看到了電子煙行業的趨勢,未雨綢繆進行線下布局。2019年時,他們的線下渠道銷售占比已經超過6成。這也是為何在國家出臺網售禁令后,他們的業務并未受到太大影響。
盡管業績亮眼,但股價有點慘不忍睹。從年初高位35美元跌到只剩了零頭。二級市場的不穩定,還是歸因于新冠疫情和政策面的雙重打擊。
再來看看全球最大的電子煙代工企業思摩爾國際,由于電子煙的核心技術掌握在代工手里,所以我們也稱其為巨頭背后的巨頭。
去年,思摩爾的市占率以18.9%位列全球第一,超過第二到第五名的總和。其主要客戶是英美煙草、日本煙草、悅刻等。根據其業績報告,思摩爾國際在今年上半年毛利率達到54.92%,較去年年底的52.9%繼續增長。但是二級市場的表現也同樣不盡如人意,從89.52港元/股的高位遭遇滑鐵盧。
繼續說回電子煙火爆的第三個原因,行業入門門檻不高。
有從業者說過,50萬就可以入場。也就是說,啟動資金再想個品牌名字,然后交給代工廠生產就行。
在國家網售禁令出臺后,行業迎來了一次洗牌,國內共有1800多家電子煙相關企業注銷或吊銷。但這似乎并未阻礙行業內企業數量的增加,以及更深度的行業競爭和內卷。
存在即合理。對于電子煙行業,確實是機遇和挑戰并存。
美國FDA的政策,現在比較傾向于加強監管,但不完全禁止。
結合香港禁電子煙的政策來看,國內的電子煙政策可能也快出臺了,重點或許是在管控渠道和征稅方面。
據悉,韓國是第一個對電子煙進行征稅的國家,且稅率很高,其于2010年6月確定追加電子煙課稅,確立煙草消費稅依據,征收地方培訓稅、健康促進攤付稅、廢棄物攤付稅。2017年10月,對加熱型電子煙提稅,這類電子煙煙彈稅率由52%提升到了90%。
在美國,各州市正陸續推進電子煙的征稅制度。從稅率來看,美國各州在30%至95%不等。
那么,未來電子煙產業鏈的利潤率必然會收縮,各環節利潤分配格局也可能有較大改變。
從利潤上看,這是門好生意,但一直因健康隱患而承壓,也會造成投資者們顧慮重重,再加上內有監管外有勁敵,大家還是不能掉以輕心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