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是煙嗎?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而爭論的背后是龐大的市場和公眾存于內心被傷害的恐懼。
現在這個爭論可以結束了。日前,國務院發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為加強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監管,國務院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作如下修改: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五條:“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北緱l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新增的這一條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電子煙行業將迎來強監管。
傳統煙草,吸食對人體有害,人們早就知道。而對于近年來興起的電子煙,不少人并不太了解,或認為電子煙健康,或認為是戒煙的替代品。的確,自從電子煙在中國誕生以來,它就以戒煙產品或煙草替代品的形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由于對電子煙的產品屬性缺乏準確定位,既不能將其當作藥品、保健品來管,更不能當作食品來管,致使電子煙很長時間內處于國家監管的模糊地帶。再加上行業規范缺失,大多數電子煙處于“三無”狀態,即無產品標準、無質量監管、無安全評價,本身就存在健康隱患。更為可怕的是,電子煙的出現,還有可能讓原本不吸煙的人成為煙民。很多電子煙開發出了水果、薄荷等吸引青少年的口味,在外包裝上也刻意迎合年輕人的偏好。雖然國家已明確規定線下門店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電商平臺也不得向大眾售賣電子煙,然而線上搜索“戒煙神器”“霧化棒”等詞匯,依舊能關聯到電子煙的購買鏈接,市面上甚至存在電子煙代購、私營戶倒賣等方式,始終為青少年接觸電子煙留有蛛絲馬跡。
小馬飛刀手頭有兩份數據。一個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9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初中學生聽說過電子煙的比例為69.9%、使用率為2.7%,比5年前分別上升了24.9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還有一個是《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指出,有充分證據表明電子煙是不安全的,會對健康產生危害。研究結果表明,電子煙調味劑加熱后可產生有害物質,各種口味或品牌電子煙均具有細胞毒性,青少年吸食電子煙之后,往往容易過渡到吸食傳統煙草,以致染上煙癮。此外,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表示,電子煙還存在設備泄漏等風險,甚至會因其失火和爆炸對人造成燒傷等嚴重傷害。
涉及大眾健康的行為,監管絕不能缺位。而對任何行業的監管,都需要法律先行。禁煙不應有禁區和例外,不能因為電子煙的形式變化而給予放行。當前,全球已有42個國家和地區禁止或者限制在公共場所使用電子煙。只有將電子煙納入強監管范疇,嚴格限制其生產、銷售,才能真正減少吸煙造成的公共衛生損失。
電子煙,不該成為控煙行動中的漏網之魚。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