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
11月30日,國家煙草專賣局公開征求《電子煙》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意見。
12月2日,國家煙草專賣局公開征求對《電子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意見,“為做好電子煙監管工作,依法履行監管職責,規范電子煙市場秩序,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促進產業治理法治化、規范化。”
12月6日,開通電子煙生產經營主體信息和產品信息報送。
緊鑼密鼓,井然有序。
從看到方方面面的變化和得到的各種反饋來看,加強電子煙監管得到了一致的理解、認同和支持,“早該這樣”、“理應如此”的觀感遠遠大于“靴子落地”、“名正言順”的反應。尤其對監管的對象、內容、重點、方式有著非常高的認同度,這體現了決策層加強電子監管的系統性,也反映了社會各界對于加強電子煙監管的期望值。
第一,對電子煙加強監管形成了更為廣泛而深入的共識。從“缺乏監管”到“該不該監管”、“要不要監管”到“怎么樣監管”、“怎么樣監管更好”再到“全面加強監管”。按照修訂后的《實施條例》,將依法加強對電子煙生產、銷售和進出口等環節的監管,包括加強準入許可管理、加強登記管理、加強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等等全過程、全方位。
第二,按下“暫停鍵”。從《決定》公布施行之日到電子煙管理辦法、電子煙國家標準等的正式出臺、實施還有必要的時間過程,也設置一定的過渡期。但現階段各類投資者暫不得投資新設電子煙生產經營企業;現有電子煙生產經營主體暫不得新建或擴大生產能力,暫不得新設電子煙零售點和上市新產品,暫停新的電子煙進口。從立法到執法的角度,暫停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第三,電子煙熱持續降溫。在眾多投資者眼里,電子煙擁有新鮮的體驗感,極高的復購率,以及潛在的龐大消費群體,是門不折不扣的“好生意”,因此制造了一度時期的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從電子煙斷網下線開始,一度被鼓吹為全新賽道的電子煙在強監管預期下逐漸祛魅失神。現在隨著《實施條例》的修改,擺明了不歡迎湊熱鬧、掙快錢。
第四,對于電子煙到未來,初步建立起穩定——理性——的發展預期。在修改《實施條例》的公告中,開門見山講得很清楚,修改條例是“為加強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監管”。從修改條例,到電子煙管理辦法、電子煙國家標準等的建立發布,眼前的重心集中在完善立法、建立機制、形成體系,在結束恣意生長、無序擴張的同時,也意味著市場秩序、品類認知的重構。
眼下最大的關切,許可證——牌照——的申領與發放,從生產、批發到零售環節。
在生產和批發環節,沒有什么心存僥幸、討價還價的余地和空間,核心技術與生產能力是根本關鍵,有核心技術、有生產能力的經營主體必須嚴格按照電子煙管理辦法、電子煙國家標準的思路和要求來走,那些投機者的出局,并不會讓人同情。長遠點看,有核心技術、有生產能力的可以去做提升產業天花板的事情,但不能指望著身份合法化之后的兜底與鼓勵。
相對更為敏感而具體的是,電子煙的零售網點。有數據顯示,國內電子煙零售網點——包括專賣店、集合店和授權店——達到19萬家,除了絕對數量從電子煙斷網下線開始迎來爆發式增長,考慮到很多電子煙零售網點非常密集而重復地覆蓋投放,如何建立、符合并達到合理布局的標準要求非常關鍵。合規與轉行之間,沒有其它選項。設置過渡期,顯然有這方面的考慮。
就像在加強電子煙監管,回歸初心與謹守本分中,我和朋友們對于加強監管以及參考卷煙監管之后的討論那樣。對于政策解讀分析、市場影響與應對策略的研究與關注,現在還不是討論可能性的時候,或者說在對各種可能性討論之前,或許更應當回到電子煙身份角色的校準與重塑,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之下。談不上洪水猛獸,但也不要過意拔高。
所以,在促進產業治理法制化、規范化的過程中,離不開建立電子煙本身的克制與本分。
一是持續的技術進化。無可否認,電子煙本身是技術進步的產物,要肯定電子煙在減少危害、降低風險等方面的努力,也要客觀評價電子煙作為創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積極意義。隨著電子煙國家標準即將正式出臺,既要消除各種安全隱患,解決煙堿(尼古丁)含量不清、添加成分不明、煙油泄漏等問題;更要將技術創新回歸持續減少危害、降低風險本原上來。
二是有序的市場監管。參照卷煙之后,電子煙不能用“健康無害”“幫助戒煙”之類的話術來宣傳誤導消費者,也不能再繼續包裝為“時尚”“潮流”的外衣,同時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也將得到新的加強。電子煙生產、銷售和進出口等各個環節的監管,也將更加充分到位。以煙草專賣制度30多年的實踐來看,加強電子煙監管的效果和意義將會很快體現出來。
三是克制的產業發展。前面講了,電子煙有其技術進步的一面,但這并不構成支持、鼓勵甚至加快發展的理由,尤其不能把經念歪了。在各種正式語境中,都沒有發展電子煙的表述,這體現了決策層的審慎克制,并將從根本上決定了對于電子煙的態度。發揮技術創新的積極作用,而不是去建立新的增長曲線,尊重有人需要抽煙的愛好,也要設法遏制這種愛好的擴大化。
還有,面對和參與國際競爭。既要看到國際煙草巨頭對于電子煙從技術、工藝到品牌、市場的布局與卡位,特別是專利掌握和品類教育所建立起來的市場優勢;也要看到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地位和價值,尤其在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及面對和參與國際競爭中,要始終保持主動性、前瞻性,市場不能拱手相讓,技術不能亦步亦趨。
也正因為此,從加強監管開始,也就意味著電子煙——不止于身份確認,在身份確認之外——的舉止規范、本分克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