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新年,有一則意外的消息:中國電子商會電子煙行業委員會近期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中國企業制造占全球電子霧化產能的95%以上,銷往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一新生行業,是如何發展得如此迅速?
“高速擴張”與“野蠻發展”階段的電子煙市場
新生的行業往往會在高速擴張時期經歷野蠻發展的階段。歷史不長的電子煙行業也不例外。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6-2020年全球電子煙銷售額逐年增長,從2016年的92.7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196.2億美元,近五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這一未來的“千億藍海”吸引了進軍產業的數千品牌開始互相廝殺,暫時的領先者和新進入方,各有其面前的機會和困局。
從去年(2020)數據看,全球銷量排名前三的電子煙企業依次是JUUL、英美煙草、帝國品牌公司。排名居首的JUUL原本是美國電子煙公司PAX Labs在2015年6月推出的一款電子煙,屬霧化電子煙,推出時曾斥巨資宣傳,也廣邀KOL推廣,迅速在美國市場中取得巨大成功,并在2017年7月獨立出來,2018年底獲得萬寶路母公司奧馳亞集團以380億美元的估值進行投資。
三年過去,據奧馳亞2021三季報,JUUL目前的估值約為49億美元,比起巔峰期估值已經縮水90%。
JUUL踩過的“坑”和“紅線”包括但不限于在未成年人中銷售電子煙產品、產品缺陷和對健康的危害問題。其曾經進軍中國,但因2019年末生效的電商禁售新規而失敗,在印度,其同樣因為監管政策和昂貴的定價折戟而歸。即使是銷量全球居首的品牌,仍面對著供應鏈限制和組件部分短缺、剝離投資或撤銷交易等多維度風險。
中國的企業起步相對較晚,但同樣經歷了“野蠻發展”的階段。
依托強勁的輕工業基礎和勞動力優勢,其發展速度不容小覷。2018年開始,電子煙品牌如雨后春筍涌現,并迅速成為明星投資機構的座上客。專挑熱門行業進軍的“老羅”羅永浩甚至也在2019年初做出了電子煙品牌“FLOW福祿”。那一年大洋彼岸被高調投資的JUUL也給了行業不少信心。
但在產業從無到有的路上,即使是暫時領先的國內龍頭也不能夠做到“躺贏”。
國內第一個收入過千萬元的電子煙品牌悅刻也面臨過宣傳策略中“誘導吸煙”的質疑和高速發展時的品控問題;另一目前規模不小的電子煙品牌魔笛,則縈繞著實控人與“魔笛”前身企業的股權糾紛、商標轉移糾紛疑云。
經歷三年的浮沉后,目前國內電子煙制造及品牌企業已經超過1500家,電子煙零售網點超過19萬家,電子煙供應鏈及周邊服務企業達到了近10萬家。這其中仍然有著質量不過關的“三無產品”。
在零售端,不同品牌代理商的同行競爭也趨于白熱化,有人賠本轉行,有人用不法手段獲客,甚至有不法商家利用電子煙的噱頭,向青少年售賣新型毒品。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孫承業就已表示,“市場上流通的電子煙口味多達1.5萬余種,制作工藝、添加物質、電池安全等都沒有規定。”、“整個行業處于無序狀態,需要制定行業標準和規范。”
隨后,2021內,對于電子煙行業規范化監管政策接連落地。
告別“無證上崗”階段,電子煙行業萬象更新
對于每一個發展到一定規模的行業,為了結束無序發展和行業亂象,監管政策都會如期而至。
起先,面對愈演愈烈的呼吁,2018年8月,國家層面上首次針對電子煙發聲,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2019年11月,為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發布通告,要求電商平臺下架電子煙產品。自此電子煙在國內開始了線下品牌專賣店時代。
時間來到今年,2021年5月,工信部、國家煙草專賣局共同起草《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征求意見稿)》,加強了對中國電子煙及新型煙草產品的監管。電子煙行業開始了大范圍的規范和清理。
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增加一條:“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
11月26日,我國正式確定了電子煙作為新型煙草制品的身份,而且為加強電子煙行業的管控,中國目前已開始參照歐美等電子煙行業成熟國家的監管政策,加快電子煙國標的制定。目前,《電子煙》、《電子煙液煙堿、丙二醇和丙三醇的測定氣相色譜法》等國標正在制定中,預計2021年內出臺發布。行業趨向監管精細化、規范化發展。
12月2日,國家煙草專賣局公布《電子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要求社會公眾在12月17日之前反饋意見。
投資研究機構表示,此前由于國內電子煙監管空白,導致行業無序發展,此次電子煙國標和管理計劃出臺補足監管漏洞,從產品定義、質量標準到生產、銷售全流程管理,電子煙監管框架基本形成。隨著監管靴子的陸續落地,產業發展已經迎來新階段。
法制化、規范化治理的加速,無疑將加快國內電子煙產業的發展進程。
監管的態度變化不僅發生在國內,也同時發生在世界范圍內。
今年10月底,英國藥品和保健品監管局(MHRA)宣布,電子煙以藥物身份被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所認可。10月中旬,美國FDA也首次通過了3款電子煙產品的PMTA審核,兩年來首次“放行”電子煙。機構預計,此舉對我國電子煙代工廠的出口業務是一個穩定的信號。
電子煙市場的未來:星辰大海
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電子煙行業市場發展模式調研及投資趨勢分析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生產的電子煙占到了全球市場的90%左右。
12月17日,剛剛召開的2021第五屆國際電子煙產業高峰論壇上,行業最新數據顯示:即使在全球新冠疫情影響下,我國電子煙銷售仍逆勢增長,2021年市場規模超過1580億元人民幣,出口額高達1383億元,同比增長179%。“藍海”不僅在海外,會議上還提到,2021年國內電子煙零售額預估1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
國際電子煙產業高峰論壇預測,整體來看,2021年,全球電子霧化煙預估零售額達800億美元,同比增長120%,預計未來三年將保持35%的增長率。
這一保持著高速更替、積極擁抱新規的行業,無論未來還將跑出多少“黑馬”,或者涌現出多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發成果、推廣手段,其未來的征途都將是星辰大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