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子煙微信群開始流傳一張外商投資企業不得經營電子煙的文章截圖。引起了圈里的討論,根據了解,情況如下:
2月16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回答了企業關心的問題。
某企業:“我們企業屬于外商投資企業,是否可以經營電子煙相關業務?”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回答:根據《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的規定,外商投資企業“禁止投資煙葉、卷煙、復烤煙葉及其他煙草制品的批發、零售”的規定也適用于電子煙,所以外商投資企業不可經營電子煙業務。
由于來源為政府官方網站,權威度得到驗證。但此回復僅為互動問答區域,非正式文件發布,且目前還處于過渡期,具體政策還需繼續觀察。
根據以上的論斷,我們有以下疑問:美國上市的電子煙品牌悅刻母公司:霧芯科技、港股上市(港股市場為外資投資中國市場的重要窗口)的電子煙制造企業麥克韋爾、有外資投資的國內電子煙企業、是否屬于外商投資企業?
政府面對有外商投資的企業,又該如何發牌照?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
由此,我們也從此信息中有了更大的疑問,這個疑問,可能對整個電子煙行業有更加深遠且負面的影響。
眾所周知,電子煙行業國內市場只是很小的一個部分。處于深圳“霧都”的電子煙上游企業工廠端,最主要的營收來源是外貿出口。
上述信息讓小編聯想到了國內即將實行的電子煙政策,如果將電子煙定性為“煙草”,目前各大外貿端的利潤來源將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為什么這么說呢?熟悉外貿行業的朋友應該熟知一個詞:出口退稅。
通過百度百科的介紹,簡單地講,就是國家運用稅收杠桿,獎勵出口的一種措施。據我們所知,由于競爭激烈,出口退稅已經成為電子煙外貿企業維持利潤的重要來源。
但由于政策的持續推進以及以上類似信息的引導,如果電子煙全方位的類“煙草”化。不僅不會有退稅的可能,且會增收相當高的煙草稅。如果電子煙外貿取消出口退稅甚至增稅。對于目前的情況來說,是不容樂觀的。
當然,以上也僅僅是政策未完全落地之前,我們猜測的各種可能性的其中一種。相信上層會根據目前我們電子煙行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特有的地位,全方位的考慮,做出最有利于國家以及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