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電報道,一項新的研究顯示,與喜歡從嘴里呼出排放物的吸煙者相比,電子煙使用者和水煙使用者通過鼻子呼出顆粒物的可能性高出兩倍以上。
研究作者稱,這一發現使前一組人有可能患上炎癥和鼻子、鼻竇和咽喉癌的風險是合理的,而這些情況在吸煙者中并不常見。
專家說,自2007年推出以來,電子煙設備的受歡迎程度激增,超過20名美國成年人中就有1人在使用電子煙。過去的研究表明,與傳統香煙和雪茄相比,這些產品以及水煙水煙使呼吸系統暴露于更高水平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和其他有毒化學物質。
然而,專家表示,它們對健康的長期影響仍然知之甚少。
在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的帶領下,對341名男性和女性的新調查表明,大量電子煙和水煙煙民通過鼻子呼氣(分別為63%和50%)。相比之下,只有22%的吸煙者這樣做。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電子煙使用者和水煙吸煙者使用他們的設備的獨特方式可能會使鼻子和鼻竇暴露于比香煙多得多的排放物,這反過來可能會增加他們患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研究的主要作者,紐約大學朗格健康中心環境醫學系博士后研究員。EmmaKarey博士說,
電子煙產品有多種誘人的口味,如菠蘿、泡泡糖和藍樹莓。Karey指出,隨著氣味增強味道,這種味道可能解釋了鼻子呼氣的技巧。事實上,電子煙用戶和吸煙者甚至對這種做法有一個術語,「retrohaling」,有時被鼓勵作為從每次抽吸中提取盡可能多味道的一種方式。
專家們早就知道,傳統煙草制品的吸煙技術會影響呼吸道的哪些部位最容易患病。例如,過去的研究表明,傾向于深吸氣的吸煙者更容易患肺癌。吸雪茄的人往往呼吸更淺,更容易患上口腔癌和咽喉癌。
然而,Karey說,這項新研究于3月1日在線發表在《煙草使用洞察》雜志上,是第一個在受控實驗室環境之外檢查電子煙和水煙管使用者的呼氣模式的研究。
該研究的作者謹慎地觀察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間在紐約市街頭行走的122名吸煙者和123名電子煙用戶。他們還監測了曼哈頓兩家水煙吧內吸煙的96人。
然后,研究人員記錄了每個吸煙者或電子煙使用者是否通過他們的鼻子、嘴巴或兩者都呼氣。對于電子煙用戶,他們還記錄了是否使用了換彈式(如電子煙筆)或模塊化罐式電子煙設備。
在調查結果中,結果顯示,在觀察期間,超過70%的使用換彈式設備的人在某個時間點通過鼻子呼氣,而50%的模塊化水箱式用戶也是如此。
Karey說,對這種趨勢的一種可能解釋是,后一種裝置在每次抽吸時產生的顆粒比前一種裝置多得多。
「由于電子煙和水煙裝置的使用方式與傳統香煙不同,我們需要考慮鼻子和肺部疾病來評估它們的安全性,然后再判斷一種是否比另一種風險更大。」該研究的資深作者、紐約大學朗格尼分校環境醫學系教授TerryGordon博士說。
戈登指出,在一項相關研究中,研究小組發現電子煙使用者和水煙使用者的鼻道損傷增加,但吸煙者沒有,這證實了這一擔憂。事實上,他們發現前一組鼻子中防御細胞釋放的炎癥化合物水平是后者的10倍。
然而,他警告說,調查人員仍然需要確定在電子煙使用者身上看到的這種鼻部損傷是否真的是他們獨特的呼吸模式的結果,而不是由于一個不相關的問題。
該研究的資金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撥款P30ES000260、R01HL139239和T32ES007324提供。
除了Karey和Gordon,紐約大學的其他研究人員還包括TaylorReed,BA;MariaKatsigeorgis,碩士,碩士;凱拉·法瑞爾,公共衛生碩士;玉赫斯,文學士;格蕾絲·吉本,公共衛生碩士;和醫學博士邁克爾·韋茨曼。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