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電子煙管理辦法》正式發布,規定于5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意味著,電子煙行業要在僅僅45天的時間中完成重建。專家表示,電子煙行業未來發展將有法可依,有望告別無序生長。而政策趨嚴將進一步推升行業進入門檻,集中度或將持續提升,擁有產品、品牌、技術優勢的產業鏈龍頭企業有望受益。
電子煙作為“減害”產品,并非完全無害,且含有尼古丁,這讓電子煙從誕生之初便備受爭議。由于電子煙國家標準尚未出臺,行業長期處于魚龍混雜的狀態,消費者針對電子煙產品的投訴也從未間斷。隨著電子煙監管法制化的開啟,勢必會讓電子煙行業進入規范發展的新階段。
不過短期來看,電子煙行業將面臨嚴峻挑戰。業內人士透露,目前,《電子煙管理辦法》尚缺配套細則,如許可證申請流程、產品檢驗檢測流程、一線門店由專賣店切換至集合店方法等等;一線零售從業者還在等待指引,也需要更多時間完成申請流程、清理庫存等等工作。
此外,本次發布的《電子煙管理辦法》,與2021年12月發布的《電子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有多處不同,主要差異包括:不得排他性經營上市銷售的電子煙產品、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應當報經國務院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禁止銷售除煙草口味外的調味電子煙。
這些關鍵性的變化,為電子煙專賣店經營戶、企業研發人員和從業者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比如,不得排他性經營,導致“專賣店”失效,前期的裝修投入、人員投入成為沉沒成本。
同日公布的《電子煙國家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也與2021年12月的第一版征求意見稿相比有重要變化。業內人士坦言,企業研發、生產符合要求的產品也需要相應的時間,如升級優化霧化桿、推出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均難以在40天內完成。
近年來,我國電子煙出口增長迅猛,去年更是創歷史新高,出口額預計達到1000億元。從全球市場看,全球90%以上的電子煙在深圳制造,我國已成全球最大的電子煙生產國、出口國。以深圳為主的電子煙產業從自主品牌到發明專利在全球擁有絕對的優勢并具有主導權、話語權,尤其在就業方面,直接和間接帶動了近300萬人就業。
此前,中國電子商會電子煙行業委員會呼吁,有關部門在制定電子煙監管細則方面,應充分考慮我國作為全球電子煙的生產制造中心,擁有完整的全產業鏈優勢,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形成以出口為主的新興產業。對于以出口為主的電子煙產業,出臺監管細則涉及出口方面,在符合國際監管要求和我國海關監管的條件下應實現簡化和便利,鼓勵和支持企業出口創匯,有利于維持我國電子煙產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和電子煙產業的長遠發展。
專家表示,隨著監管落地及電子煙國標的出臺,行業門檻將被顯著推高,行業在未成年人保護、產品質量和安全、消費者保護等方面更加規范和提升,行業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也將進一步釋放。同時,政策制定時應充分考量公共利益與產業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