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公安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清理整治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嚴厲打擊涉電子煙違法犯罪專項工作方案,部署自即日起至4月底開展專項清理整治工作。
事實上,自2021年7月1日起,我國已對合成大麻素類物質進行整類列管,此后,各地相繼破獲、查處通過電子煙吸食、販賣這類新型毒品的案件。涉毒電子煙看上去很普通,但煙油里添加了合成大麻素類物質,行話稱為“上頭電子煙”。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涉毒電子煙隱蔽性很強,在年輕人群體中很流行,甚至成為一種時尚。
涉毒電子煙隱蔽性強,多為無接觸式販毒
2021年下半年,長沙警方破獲一起特大互聯網販賣新型毒品合成大麻素案,截至當年11月底共抓獲涉毒嫌疑人員781名,其中刑事拘留185人。湖南省公安廳禁毒總隊透露,這是湖南省首例涉新型毒品合成大麻素案,共計繳獲合成大麻素晶體156.81克、煙油3254.6毫升、含合成大麻素電子煙4800多支。
長沙警方偵查發現,吸販毒團伙成員將合成大麻素晶體加入正規煙油中進行物理稀釋、封裝,做成濃縮電子煙油,輻射省內的長沙、郴州、懷化、常德、邵陽和省外的天津、杭州、貴州黔南等地,團伙之間相互關聯,販賣層級多達五級。
一位參與過電子煙涉毒案偵查的民警介紹,根據“上頭”程度,“上頭電子煙”分為一二三四級,對應不同的價格。吸販人員一般通過微信等社交軟件進行聯絡、交易,再依托快遞、跑腿等第三方發貨,或者把電子煙放在網吧前臺等指定地點,拍個照片發給買家,由買家自行取貨。買賣雙方基本上全程“不露面、不見面”,屬于無接觸式販毒,這給打擊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危唯說,相比傳統毒品及其吸食方式,合成大麻素電子煙具有更強的偽裝性、欺騙性。在雨花區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中,有的犯罪分子聲稱電子煙抽完后能“開心、上頭”,誘騙女性吸食,然后趁女性意識不清醒時,實施強制猥褻行為。
主要吸食群體以年輕人為主,呈現低齡化趨勢
不久前,長沙市岳麓區社會禁毒協會專職副會長陳勇剛旁聽了一次法院庭審。被告席上的一男一女都是“00后”,分別為高中和大專畢業。其中一人因為販賣一次合成大麻素電子煙,賺了124元,另一人則是多次販賣,賺了1400元。
“看到他們稚嫩又無知的臉龐,感到很心痛。”陳勇剛說,和海洛因、冰毒相比,以合成大麻素電子煙為代表的新型毒品,有向未成年人蔓延的趨勢,需要高度警惕。
廣西興業縣禁毒教育基地聯合轄區內部分中學師生共同開展“識毒、防毒”主題實踐課活動 曹祎銘 / 攝
一位辦案民警告訴半月談記者,合成大麻素電子煙最早流行于年輕人聚集的酒吧,不少人將抽“上頭電子煙”作為消遣玩樂的方式。有的年輕人用繩子把這種電子煙掛在脖子上“煙不離身”,認為它跟普通香煙或電子煙一樣,只是有一點讓人興奮的作用。
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楊勇說,2021年11月以來,他接觸的8起案件中,涉案人員全部是20多歲的年輕人,其中還有大學本科學生。有的年輕人涉世未深、法律觀念淡薄,不小心沾染了新型毒品,自身也是受害者。
為了警示教育年輕人群體,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此前將一起案件的庭審直接放到了一所大學校園。在這起案件中,被告人周某是一名“00”后,他為了賺取高額利潤,在明知合成大麻素類物質是毒品的情況下,仍兩次販賣“上頭電子煙”。最終,周某因犯販賣毒品罪,一審獲刑一年二個月,并處罰金6000元。
加強常態化監管和宣傳教育
隨著各地密集查處涉毒電子煙案件,合成大麻素類物質的吸販鏈條依法受到打擊。業內人士認為,還需加強對電子煙行業和重點環節的常態化監管,有針對性地強化禁毒宣傳教育,進一步消除涉毒電子煙存在的空間。
一段時間里,一些電子煙廣告宣稱“每一口都是愉悅”“明星都在抽的電子煙”“享受健康生活”,包裝精美、設計炫酷、口味眾多,營造出電子煙不僅無害甚至美味健康的形象。不久前,國家煙草專賣局發布了《電子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也公布了相關國家標準,電子煙將進入全面監管時代。有專家認為,口味眾多的電子煙對青少年有很強的吸引力,會引誘他們嘗試吸食,也讓合成大麻素電子煙有了更多潛在的吸食者,建議電子煙監管政策中禁止銷售調味電子煙和可自行添加煙液的電子煙。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快遞、跑腿等新興行業,要推動收寄驗視、實名收寄等寄遞安全制度的貫徹執行,實現查、堵、截、控多種措施共同發力;對于酒吧這類新型毒品容易泛濫的場所,要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比如禁止攜帶電子煙入場,減少年輕人沾染涉毒電子煙的機會。
陳勇剛等受訪人士表示,新型毒品的迭代很快,監管和打擊有一定的滯后性。比如“笑氣”還沒有被列管,但目前在一些年輕人的“圈子”中流行,公安機關處置起來很棘手。這就需要從前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對于新型毒品的識毒意識和防毒能力。學校的禁毒教育尤其重要,不能流于形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