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管總局4月12日消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4月8日批準發布《電子煙》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公告(以下簡稱:《電子煙》國標),該標準將于2022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自10月1日起,國內電子煙產品必須依照《電子煙》國標進行生產,并進入全國交易管理平臺進行銷售和流通。
受此消息影響,北京時間4月12日晚間美股開盤后,電子煙企業霧芯科技盤中一度漲超12%,后續有所回落,截至收盤上漲1.6%。港股方面,4月13日,中國波頓上漲2.96%,思摩爾國際上漲2.84%,華寶國際上漲3.89%。
對于此次《電子煙》國標的發布,多位電子煙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此舉標志著行業規范性的加強,同時《電子煙》國標對企業的生產研發要求,也能建立起行業門檻,起到驅逐劣幣的效果,對行業的長遠發展有益。
給企業劃定發展方向
回溯來看,《電子煙》國標制定計劃于2017年10月下達。2021年11月30日,《電子煙》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發布。2022年3月份,《電子煙》國家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發布。經過兩次征求意見后,《電子煙》國標共包含7章及6項附錄,從電子煙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設計、原材料等各方面對企業生產進行了規范。
值得關注的是,《電子煙》國標明確了霧化物設計“不應對未成年人產生誘導性,不應使產品特征風味呈現除煙草外的其他風味”。霧化物添加劑許可使用物質相較《電子煙》國標(征求意見稿)中的122項減少至101項。主要是減少了梅子提取物、玫瑰油、香檸檬油、桔子油、甜橙油等調味類添加劑,特殊口味電子煙將會成為歷史。
有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在沒有《電子煙》國標的時候,企業的發展決策都需要小心謹慎,防范觸碰政策紅線。而此次《電子煙》國標發布后,在一定程度上是給企業劃定了發展方向,企業可以更加放心大膽去做產品研發和投入,有利于企業加速發展。
競爭門檻抬高
華泰證券方面表示,根據中國電子煙行業協會的數據,2021年我國共有電子煙企業1520余家,其中制造企業1200家(包括有品牌的制造企業),品牌企業200家(無代工)以及煙油企業120家。此次《電子煙》國標對于原材料、技術要求的認定嚴格,不符合標準的低端產能將退出市場,行業集中度有望顯著提升。
從生產環節上來看,此前煙彈漏液現象嚴重,而此次《電子煙》國標中明確提出,電子煙煙具和煙彈應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不應出現漏液現象。這一強制標準的推行,將會倒逼企業投入研發,同時也變相抬高了行業的進入門檻,缺乏資金、研發實力的尾部企業,將會被淘汰。
另外,驅逐劣幣也有利于防止青少年接觸電子煙。一位不愿具名的電子煙代理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禁止銷售產品給未成年人是所有業內一線廠家堅決遵守的紅線,至少沒有任何頭部企業敢逾越。過往只有一些小品牌、小店主、小的集合店才敢頂風作案。”
根據《電子煙》國標要求,從10月1日開始,電子煙產品必須進入全國交易管理平臺進行銷售和流通。某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電子煙市場交易遍布線上線下多個渠道,交易分散且難以監管。而且,其原本在互聯網平臺上的交易較為隱蔽,容易流向未成年人群體。此次電子煙全國交易管理平臺的建立,有助于解決上述亂象。
一直以來,因電子煙存在口味型煙彈,會對獵奇心重的青少年用戶有一定吸引力。此次《電子煙》國標的發布,也會從制度上解決電子煙產品對青少年的吸引力。
對于《電子煙》國標的出臺,財通證券(601108)表示,伴隨行業的各項監管文件出臺,我國電子煙產業結束了無序發展階段,正式進入有章可循的規范發展新時代,對于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