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A(ReBuildable Atomizer)可重建式霧化器,是電子煙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精巧的結構設計與精美的外觀造型,再加上即使是同一個霧化器,使用不同的數據制作出的霧化芯,都可以使口感發生明顯的改變,這也就使許多用戶當年都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隨著我國《電子煙管理辦法》和《電子煙國家標準》陸續的頒布與即將實施,開放式結構的產品將徹底告別國內市場,這對于用戶們來說,無疑是一件憾事,曾經的快樂,也許只能到此為止了。
電子煙從最初的仿真煙到DIY霧化器、成品霧化器再到如今的POD系統,經過了無數次的產品迭代與改進,更加適合普通大眾的使用。這就像拿起手機人人都是攝影師,雖然畫質與表現力都與專業的攝影器材有著很大的差距,但勝在便捷,于是在市場需求之下,POD換彈式電子煙就像手機一樣,成為了消費市場的主流。
列寧曾經說過:“忘記過去就等于背叛,遺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是派生的。”今天就帶大家回顧一下曾經的那些“奇怪”的RBA,以紀念一個時代即將逝去,和一個全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1魔導師·LEMAGISTER
時間回到2015年,在各種RBA中,忽然流行起一股“mini”風,可玩性高、口感尚佳的“魔導師”就脫穎而出,就像名字一樣,會帶給你很多啟發,通過這個小小的“魔導師”掌握更多的“Vape魔法”。
魔導師是當時小型化設備為數不多的好搭檔,既能小巧便攜,又毫無違和感。只不過獨特的電極臺還需要用戶有一個熟悉的過程才能更容易上手。
2旋風·AROMAMIZER
旋風是一款RDA,也就是滴油霧化器,但旋風的體積卻遠大于當時的RDA,達到了儲油霧化器的水平。這是因為旋風RDA在霧化倉內引入了“氣流”的概念,通過組件來使氣流依靠吸力進入霧化后快速旋轉,從而帶走更多的煙霧與熱量,獨特的“倉”式結構,也使旋風在制造更大煙霧的同時,也保持著相對更好的口感。
在當時,除了有點大之外,沒別的毛病!
3陶瓷滴油·CERA RDA
陶瓷在今天來說,已經是廣泛應用在電子霧化領域中的材料了。其實陶瓷的優點早就被設計師發現并應用在霧化器上了。但是全體幾乎都為陶瓷為材料制成,并且帶有釉面的霧化器并不常見,CERA在當時可以說開創了一個先例。不僅如此,CERA還采用了當時并不常見的頂部進氣結構以及2015年并不常見的“克萊普頓線圈”,這些都走在了潮流的先鋒。作為一款滴油霧化器,煙霧是第一評判標準。CERA的煙霧表現效果很好。底部雙進氣口加上頂部進氣孔保證了足夠的進氣量帶走發熱絲產生的煙霧。
4玫瑰II·ROSE V2-S
CERA這種全陶瓷材質霧化器其實并不常見,當時更流行的是“玫瑰”這類在霧化倉內采用陶瓷部件的方式。玫瑰二代ROSE V2-S就對陶瓷的應用予以了改進與加強。由于本身就是口感型的RBA,再加上陶瓷的加成,成為了許多口感控們最喜歡折騰的神器之一。
不過由于結構空間的限制,霧化倉內并沒有電極柱,固定螺絲也設置在了底部側面,在當時算是很“非主流”的設計,也是考驗用戶手法的一款RTA.。
5海妖·VICIOUS V2
雖然VICIOUS的本意并非海妖,但這款霧化器在當時確實就叫海妖,而且是V2版本。不僅如此,作為二代版本,卻連基本結構都推倒重來,除了名字之外,與一代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關系了。
與常見的RTA不同,海妖V2在當時兼容了康爾一款當紅爆品“坦克mini”的RBA底座,相當于可重建式成品霧化芯,通過優化了霧化倉及煙道的結構,改善了炸油的問題。
6幻影·HUANYING
這款口感利器的英文實在是想不起來了,中文人稱幻影,最特別的在于超長的體型,擁有6ml超大的儲油量,對于口吸式的RTA來說,即使是老煙槍一天都很難抽完一倉。超長的氣道以及獨特的霧化倉結構,帶來了優秀的口感和細膩的解析度,搭配上復古造型的吸嘴,在用戶體驗上全部拉滿。只不過太長了,攜帶確實不是很方便。
7潛艇571 RDA
潛艇571 RDA也是一款不走尋常路的RDA,首先在外觀方面,達到了與儲油霧化器相當的長度,底部帶有一個透明的玻璃倉,看上去很像后來的“RDTA",不過這里面并非只儲油用,而是內置了一個螺旋槳形狀的風扇,相當于霧化器中的”渦輪增壓“。渦輪配合頂部特殊設計的結構,同樣是一款煙霧與口感兼顧的“玩物”。
8BF99
盤點起來才發現,在當年,應用到陶瓷技術的霧化器還蠻多的,完全可以再做一期專題。BF99的定位是一款采用了陶瓷底座的儲油霧化器。在當時,儲油倉在下方的結構設計并不常見,也為后期RDTA鋪平了道路。
BF99不僅在底座上采用了陶瓷,在上蓋同樣設計了一個陶瓷部件,相當于加了一個陶瓷霧化倉,從而在口感和解析度方面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END……
當一個時代即將結束,也意味著一個全新的時代即將來臨。換彈式產品將取代RBA,用戶就不必再糾結數據、口感、煙霧量這些所謂的“霧化玄學”了。也許千篇一律,標準化,才適合絕大多數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