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真的能幫助戒煙嗎?" 是真的能戒傳統煙,只不過讓你上癮電子煙。" 在關于電子煙的科普文章下方,有網友如此評論道。
豐富可口的果味煙彈,配上 " 酷炫 "" 潮流 " 等時尚標簽,電子煙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追捧。隨著年輕人對電子煙的熱情暴增," 電子煙能夠幫助戒煙 " 這一宣傳早已深入人心,電子煙也會上癮的風險卻鮮有人提及。
更重要的是,電子煙對未成年人的身體健康的危害,曾一度被電子煙企業所忽視。直到多項科學研究的指證,以及電子煙危害青少年身心的社會新聞頻發,引起了監管部門足夠的重視。
近幾年來,以保護未成年人為前提的新規頻出,行業日漸趨于規范化,電子煙行業終于告別野蠻生長。
但行業仍然存在不少亂相,依舊有不少從業者心存僥幸鋌而走險,為未成年人供貨。
從年輕人熱捧的新興產業到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電子煙爆火背后究竟是誰在推波助瀾?
電子煙不是白蓮花
電子煙的使命雖是幫助戒煙,但最終卻成了實體香煙替代品,屠龍少年變成惡龍。
2004 年,電子煙鼻祖中國藥劑師韓力為了幫其父親戒煙,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支電子煙,隨之,中國第一個電子煙品牌 " 如煙 " 成立。成立三年,如煙的年銷售額就超過 10 億元,年銷量超過 30 萬支。
為了幫助 " 如煙 " 打開市場,韓力不惜在一年內豪擲超過六千萬廣告費,邀請 " 中國吸煙與健康協會 " 為其背書。期間,如煙甚至發布過一則極其夸張的廣告《全球煙民即日告別香煙》。
好景不長,2006 年如煙戒煙效果和安全性造假,被央視曝光。如煙被迫放棄國內市場,最終被低價收購。
真正將電子煙帶火是國外品牌 JUUL 和國際煙草巨頭,電子煙在 2009 年前后回流中國,并最終在 2018 年徹底爆火,但自始自終,電子煙安全的原罪并沒有得到解決。
" 我更喜歡霧化電子煙能替代傳統香煙。"2019 年 9 月,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發了一條令電子煙廠商興奮的推特,不過在肯定句之后,特朗普還附加了一個條件—— " 需要確保這種替代方案對所有人都是安全的 "。
中國電子煙龍頭悅刻在 2019 年的宣傳稿中提到了電子煙的安全性:英國公共衛生部的研究顯示,電子煙比吸傳統香煙的危害要少 95%," 電子煙蒸汽不含焦油或一氧化碳,這是煙草煙霧中最有害的兩種元素 "。
果真如此?事實上,電子煙雖然不含焦油和一氧化碳,但依舊含有一定比例的危害物質尼古丁。電子煙煙彈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丙二醇、食用香精以及尼古丁。相關數據顯示,一支常見的封閉式可換彈電子煙中尼古丁的含量是 5%,即 59 mg/ml,相當于抽 ? 20 支傳統卷煙的量。
這也意味著,電子煙依舊逃脫不開尼古丁成癮問題。一旦吸食,很容易造成尼古丁依賴性,而過量吸食尼古丁更是危及生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控煙辦研究員肖琳曾展示過一組電子煙油中尼古丁含量檢測結果,實際檢出量是標識量的 26 倍多。" 尼古丁有中毒劑量。商家標注不準、偷換概念,容易導致消費者過量使用尼古丁。這可能危及生命。"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青少年相對更不容易擺脫尼古丁依賴,這可能直接導致青少年從電子煙煙民轉向傳統卷煙。一項針對 12 至 15 歲的美國青少年研究發現,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之后使用傳統卷煙的幾率是不抽煙青少年的 3.6 倍。
由此可見,電子煙能幫助戒煙本身就是偽命題。國家衛健委和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共同發布的《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 2020》明確提出,電子煙無法幫助戒煙。
成癮性之外,電子煙的危害還在于對大腦的傷害,尤其是未成年人。耶魯大學神經科學家 Marina Picciotto 的實驗證明,電子煙對青少年大腦的危害遠大于成人。科學家們在長期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群體中觀察到,這些吸煙的青少年比同齡人更容易發生肢體沖突,也更容易滋生自殺的想法。
再次,研究人員還發現,電池加熱煙液產生的氣溶膠中,還含有對心血管有害的醛,包括甲醛、乙醛、丙酮、丙烯醛、鄰甲基苯甲醛等,而這些物質無一例外都大幅增加了使用者的患癌風險。
另外,電子煙還能引發致命肺病,電子煙各種香甜口味是由于在煙油中添加了一種物質——雙乙酰。這種物質會導致一個嚴重的肺部疾病——閉塞性支氣管炎。這是一種罕見、致命且不可逆的阻塞性肺病,會使肺逐漸走向衰竭。
2019 年,多家海內外媒體報道過一名 17 歲加拿大少年的病例。該少年出現劇烈咳嗽,被診斷為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繼而惡化為雙肺衰竭,必須進行雙肺移植。影像學檢查顯示,其肺部 " 就像爆米花一樣,面目全非 "。調查發現,這一病例的罪魁禍首就是電子煙。
但所有這些,都被電子煙廠商所宣傳的 " 幫助戒煙 " 所掩蓋,在這種錯誤的社會共識之下,電子煙開始大行其道。" 電子煙廠商現在的宣傳重點壓根就不在戒煙上,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東西能幫助戒煙。" 位于成都的一位電子煙專賣店店主告訴派財經。
陽光下暗流涌動
披著健康的外衣,卻行著危害健康之實,電子煙的火爆讓整個社會都為之憤怒。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 年,電子煙市場規模增至 83.8 億元,相較于 2013 年八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 72.5%,中國電子煙市場規模急劇擴張。電子煙第一股悅刻成立三年便成功上市,市值曾超過百億美元。
一邊是資本的狂歡,一邊是國人健康的隱憂。據全球減少煙草危害狀況(Global State of Tobacco Harm Reduction)項目估計,2021 年全球有約 8200 萬電子煙用戶。其中,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數據顯示,我國 15 歲及以上人群使用電子煙的人數約在 1000 萬,15-24 歲年齡組的使用率最高。更令人擔憂的是未成年人使用電子煙比例甚至超過了卷煙。
電子煙已經成為了國人健康的最大影響因素之一,好在監管已經強力介入。
今年 5 月份最新實施的《電子煙管理辦法》明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產品,并禁止 " 水果味 " 的電子煙出售;同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化委員管理會發布的電子煙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了不應使產品特征風味呈現除煙草外的其他風味。該規定將于今年 10 月 1 日起實施。
電子煙新國標給了電子煙企業 5 個月的緩沖期,這也成為了電子煙企業 " 最后的狂歡 "。在 3 月份《電子煙管理辦法》發布后,就有一些電子煙商家以 5 月 1 日后即將停產果味煙彈為噱頭,呼吁消費者囤貨果味煙彈。有電子煙民借此購買了 20 盒混合口味煙彈。
電子煙銷售渠道向來多元。電子煙發展之初,曾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以及主流社交媒體上大幅推廣,不少年輕人聞風而動,加入了電子煙煙民的大軍。出于進一步對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目的,線上銷售電子煙早在 2019 年底就已經被禁止。
當前主要以線下渠道為主,但隨著年初新規的進一步約束,電子煙歸入煙草管理條例,線下門店必須持證上崗,進一步縮窄了電子煙可以銷售的渠道范圍。
不過,派財經過向業內人士采訪和調查取證發現,當下線上渠道并未被堵死,線下渠道也存在一些灰色地帶。
" 品牌方不光把貨拿給省代或市代,還會給每個地方的商貿公司供貨,導致很多微商、批發、修手機的人都有渠道能拿到貨,市場比較亂。" 上述電子煙專賣店店主告訴派財經,參與囤貨的煙民們很多都是從這些渠道拿的貨。
派財經在淘寶輸入悅刻電子煙,顯示為空。但在更換相關關鍵詞類似 " 銳客五代 "" 瑞克五代保護套 "" 銳克 " 等,相關商品便會被搜索到,不少網店仍在明目張膽兜售電子煙相關產品。
經派財經觀察,這些商家多以 " 電子煙桿保護套 " 為誘餌,當詢問道是否售賣其他產品時,客服表示 " 糧桿齊全 ",可以在微信挑完款式和味道,再回淘寶下單,翻看該商家的微信朋友圈,各種品牌電子煙和果味煙彈應有盡有。
同樣的套路也出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搜索 " 霧化 "" 戒煙 " 等關鍵詞,仍會出現個別電子煙產品,其中多采用 " 換馬甲 " 的手段隱蔽銷售,比如以出售霧化器貼紙、掛繩為名頭,實則出售電子煙成品。
與電商和二手交易平臺兩大渠道相比,更加不可控的是微商渠道。目前,有消費者已經將微商鎖定為電子煙主要購買渠道。有消費者表示,很多微商是線下電子煙店鋪的銷售人員,同步在微信朋友圈銷售電子煙,以擴大渠道和銷量;還有一些是大學生做代理,并且有穩定的客戶,很多是中學生和大學生。目前因為疫情封控,很多學生都選擇微商來購買電子煙,也不用擔心被問及年齡。
微商幾乎已經成為游離于政策監管與品牌管控之外的灰色地帶。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新規之下,電子煙果味煙彈不僅出現了囤貨潮,而且還迎來了漲價。從多位 " 微商 " 渠道中得知,電子煙煙彈已經從 99 元的官方定價漲到了 120 元 -130 元。
即便是監管不斷加緊,對于不少投機者來說,電子煙仍舊是門暴利的生意,
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電子煙制造及品牌企業超過 1500 家,其中品牌企業有 200 家,年銷售額 2000 萬以上企業共 743 家。而這些企業,多數位于深圳、東莞等地,僅深圳沙井就聚集了全球 90% 的產能。
經過華強北山寨機大廠的入局洗禮之后,電子煙行業的進入門檻變得極低。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如今電子煙供應鏈日臻成熟,只需要一個廠房,刷一點地板漆,買兩條生產線,請一些工人組裝,沒有檢測環節,更枉論生產標準,幾萬元就可以開個廠,買點原料回來一裝,直接就可以找客戶賣了。
年輕人吸食了假冒電子煙,其對健康的危害難以想象。
此前,涉嫌銷售假冒 " 悅刻 " 電子煙案件就在全國范圍內多次發生,涉案金額從數萬元到近百萬元不等。
如果制假售假的小作坊以微商的形式售賣電子煙,監管層將很難對其進行管理,而且這一類案件還很難發動群眾舉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公室原主任姜垣表示:" 事實上,線上銷售渠道主要是被吸食電子煙人群或未成年人掌握,依靠他們‘自斷后路’,顯然是不現實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