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眼狂奔多時的電子煙,遭遇多方攔截。
7月28日,中國澳門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首次討論修改涉及禁止攜帶電子煙出入境的《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修訂草案,一常會主席李靜儀、秘書宋碧琪會后總結稱,修法后電子煙的零件或煙油等同樣禁止出入境,違者可被罰款。
早在今年5月,中國香港已全面禁止銷售、制造、進口或推廣電子煙和加熱煙草產品。
《電子煙》強制性國家標準,也就是電子煙行業內所稱的“新國標”,也將于10月1日起落地,其中規定禁止電子煙產品呈現除煙草以外的其他風味。
國內多方受阻,“出海”成了近幾個月電子煙業內的熱詞。《2022年電子煙產業出口藍皮書》顯示,2022年全球電子煙市場規模將超過1080億美元,中國電子煙出口總額將達到1867億人民幣,增長率在35%左右。海外市場雖然前景可觀,但電子煙出海也并非是一條坦途。
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方融科技高級工程師周迪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出海需要適應不同的監管政策、文化差異、消費者習慣等問題。國內多款流行口味在海外并不受歡迎,各國對于尼古丁含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全球對電子煙監管政策各不相同,美國和歐盟都對電子煙監管政策采取聯邦制方法,在東南亞及中東地區,盡管市場相對寬松,但其中也不乏有部分國家傾向于采取電子煙禁令。這都要求廠商必須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做出相應措施和研發。
出口同樣面臨監管
《華夏時報》記者走訪了電子煙線下門店及聯系線上微商,銷售人員皆表示,10月之后便沒有調味電子煙出售了,廠家也都陸續停止生產,現在所售賣的多為囤貨。記者在門店觀察到,一些暢銷口味已經呈現缺貨狀態,與年初滿滿當當的貨架形成鮮明對比。某品牌門店店員鐘先生(化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現在政策方面對整個行業打擊挺大的,有一部分較小的廠家已經選擇不做了,也有廠家出現停工狀況。
問及電子煙出口方面,鐘先生向《華夏時報》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拿貨有多少、利潤還有政策方面都不確定,在我看來,他們(電子煙企業)轉出口方向其實挺難的。”
“不是說轉出口就萬事大吉了,同樣要面臨監管問題,有些國家甚至更加嚴格。”其中一位銷售人員稱。
曾華彬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目前全球各個國家及地區對于電子煙監管政策不盡相同,對產品的合規化要求也不同,市場相對更加復雜。
據《2021電子煙產業藍皮書》數據顯示,中國電子煙出口額前三位的目的國家或地區分別是美國、歐盟及英國、俄羅斯,占比分別為53%、22%、9%。拿占比最高的美國來說,早在2020年2月,便已開始禁止最受青少年喜愛的調味型封閉式電子煙的銷售。電子煙上市前需要申請PMTA是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電子煙監管的最重要環節之一,美國的PMTA考核決定了電子煙品牌商能否繼續在美國銷售電子煙。馬來西亞、泰國、埃及等國也正調整對電子煙的監管政策。
而有明確立法或正式宣布禁止銷售電子煙的國家或地區已超過40個,如巴西、新加坡、印度等,未來或還有新增,這些國家對煙草產品的限制更加嚴格,等于這些國家的電子煙市場直接被堵死。
數據來源:《2021年電子煙產業出口藍皮書》
周迪表示:“全球95%以上的電子煙生產及產品來自中國,中國的70%來自深圳。以往深圳出口的電子煙中有40%的貨量都是從深圳運到香港,繼而發往全球。但5月開始香港便宣布禁令。”
在此情境下,制造商們不得不重新尋找出口路線。《華夏時報》記者以電子煙廠商的身份咨詢了深圳一家物流公司,對方表示:“以前大多數產品都是從香港出的,自從香港那邊5月開始禁運電子煙后,大部分走渠道到韓國的比較多。特別是近幾個月,來咨詢的人特別多。”
當記者問能不能將一批電子煙寄送至美國時,對方顯得比較為難,反復跟記者確認貨物總量,“好多國家都禁運電子煙,美國UPS走(寄送)不了,如果一定要走,我們也有其他渠道。但如果由于產品本身認證問題導致被海關扣貨還是怎么的,是不賠償的,也不會退運費,”對方補充道,“如果對我們造成影響,我們也要追究客戶的責任。”
希望政策扶持出口
雖然電子煙出口目前還面臨許多難題,但業內一些頭部企業已率先在海外市場布局。
記者留意到,關于電子煙出口相關的一些標準制定以及解決方案也在進一步完善落實。深圳機場方表示,已研究出臺了電子霧化產品白名單企業認定標準以及空運出口差異化安檢操作指引,未來計劃把深圳機場打造成全球電子煙的轉運中心。
周迪指出,建議政府方面在電子煙供應鏈管理、物流等方面加以扶持,鼓勵不含尼古丁的水果味霧化產品。重點地區如深圳寶安可以打造全球霧化科技中心,不斷擴展電子煙技術應用邊界,用于霧化治療、美容等領域,持續擴展海外市場。促進電子煙出海的便利,減化報備、申請程序。畢竟電子煙高速迭代,是快速消費品,如果按照官方程序申請報備順利的話也需要等6個月到1年時間,影響企業接單,影響產品迭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