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康涅狄格州總檢察長威廉·湯宣布,美國電子煙巨頭Juul同意支付超4億美元達成一項和解協議,以解決美國多州對其銷售高尼古丁產品給未成年人的調查。據悉,達成和解協議的資金將被用于對尼古丁使用的預防和教育等工作。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這并非Juul公司首次陷入困境。近年來,隨著美國對電子煙監管政策收緊,該公司屢屢遭到美國各州政府指控,并被發出銷售禁令。且自2019年起,Juul公司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和營收表現都開始走下坡路。同年,該公司曾短暫進軍中國市場,但僅數月后便徹底失去在中國電商平臺上線產品的機會,隨后黯然退場。
多渠道向未成年宣傳電子煙
威廉·湯介紹,美國政府調查發現,近年來,Juul公司長期通過舉辦派對、贈送免費樣品和大量投放廣告的方式吸引年輕人。此外,該公司尤其青睞社交媒體上的“網紅”,并通過他們的帖子來向未成年人宣傳電子煙。
據介紹,自2015年Juul公司發布電子煙產品以來,美國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的人數猛增,以致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宣布美國未成年人使用電子煙已經成了一項“流行病”。自2020年起,美國多州對Juul公司展開了調查。調查人員指出,Juul公司在早期的促銷活動中曾聲稱,該公司的產品作為傳統煙的替代品,具有“安全性”和“益處”。
威廉·湯表示,對此,Juul公司同意支付約4.385億美元,與美國三十多個州達成和解,“通過這項和解協議,我們獲得了數億美元來幫助減少尼古丁的使用。還使Juul公司接受了一系列嚴格的禁令條款,以打擊面向未成年人宣傳和銷售電子煙的行為。”據了解,僅康涅狄格州,就將分得1600萬美元用于尼古丁的預防和教育。
本次和解協議的達成解決了Juul公司面臨的一項重大法律危機,但該公司依然面臨著數百起未成年人的單獨訴訟。Juul公司表示,作為和解協議的一部分,該公司將不使用動漫、青年網紅制作廣告以及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投放廣告。該公司還表示,將把銷售客戶群體轉移到更為年長的吸煙者身上。
于美國本土屢遭起訴
這并非Juul公司首次陷入困境。
早在2019年11月,美國加州政府就起訴該公司,指控其通過廣告投放,吸引年輕人使用電子煙,但未就使用電子煙可能帶來的危害發出警告。此外,北卡羅來納州也曾指控Juul的電子煙口味讓年輕人對尼古丁上癮。2021年6月,Juul公司同意支付4000萬美元并遏制針對年輕人的廣告,以解決有關案件。
2022年6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聲明,向Juul公司目前在美國銷售的所有產品發出銷售禁令。這意味著該公司必須停止銷售和分銷這些產品,否則將面臨被執法的風險。
聲明表示,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審查了該公司煙草產品上市前的申請后,發現有關申請缺乏關于產品毒理學特征的足夠證據,無法證明相關產品的營銷能夠確保公眾健康。聲明指出,該公司的部分研究結果存在數據不足和相互矛盾的情況,無法提供證明其產品符合標準的證據。
曾短暫進軍中國市場
據了解,Juul公司總部位于舊金山,原本是美國電子煙公司Pax Labs旗下電子煙品牌,成立于2015年,2017年7月從Pax Labs分離成為一家獨立公司。2018年底,知名香煙品牌萬寶路母公司奧馳亞集團宣布以128億美元收購Juul公司35%的股份。
最高峰時,Juul公司的電子煙銷售額占美國電子煙市場的70%以上。然而,隨著美國對電子煙監管政策收緊,Juul公司的市場份額和營收表現都開始走下坡路。2019年,環球基金在當年三季度末將Juul公司的估值腰斬至190億美元。隨后,Juul公司多次宣布裁員,并宣布陸續退出中國等多個國際市場,業務范圍縮減至美國等核心市場。
南都此前報道,2019年7月,有報道稱Juul公司將正式進軍中國市場。當年9月9日,Juul公司在天貓和京東平臺上的旗艦店正式上線。但營業不到一周,兩家網店突然下線,此后雖然經過短暫調整于9月15日恢復上線,但隔天再次下線。
當年11月1日,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要求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敦促電商平臺關閉電子煙店鋪并將電子煙產品下架。至此,Juul公司徹底失去在中國電商平臺上線產品的機會。
2019年底,有媒體報道稱,Juul公司撤離中國,同時傳出“深圳裁員,補償N+3,北京高管離職,上海公司換法人。”等消息。盡管未獲官方證實,深圳一名前Juul中國員工曾向南都記者表示,上述報道“基本屬實”,并聲稱自己在當年11月已經被裁掉。除此之外不愿再透露更多信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