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項研究表明,電子煙氣溶膠會在小鼠中短暫擾亂正常心臟功能。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
電子煙不通過燃燒煙草來遞送尼古丁。因此,電子煙氣溶膠比之煙草煙霧含有較少的一氧化碳、焦油和致癌化合物,這使一些人斷言電子煙危害更小。但是電子煙氣溶膠對心臟功能的影響,以及其中一些成分的作用,卻并未受到充分的檢驗。
在這項研究中,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的Alex Carll和同事使用小鼠研究電子煙氣溶膠對心臟電特性的實時影響。在一系列實驗中,研究者將小鼠暴露于5種不同的電子煙氣溶膠、來自兩種不同參考香煙的主要煙霧,以及丙烯醛(電子煙和香煙產生的一種氣體),每個實驗包括6-8只小鼠。從基線開始,在吸入性暴露期間、暴露后前期(每次暴露4-9分鐘后)、暴露后后期(每次暴露9-28分鐘后)對小鼠進行監測。
研究發現,吸入電子煙氣溶膠會引發小鼠心率失調、損害心臟再極化以及改變小鼠心率,這些都是通過在暴露期間對自主神經系統的調節造成的。研究者發現其中一些效應,包括心率上升,會持續到暴露后的后期。然而其他則與暴露后前期水平相當。研究者提到,在最后一次暴露后的28分鐘后,這些效應未得到監測。
研究者認為,這些反應的性質和程度可能取決于電子煙液中的化合物,如尼古丁、溶劑和香味劑。例如,薄荷味電子煙被發現影響心房傳導(電脈沖通過心臟心房的傳導過程)。此外,電子煙溶劑被發現在雄性小鼠中比在雌性小鼠中能更明顯地擾亂心臟節律,意味著生物性別有所影響。但這些分析中僅使用了4只雌性小鼠,研究者提出應謹慎解讀這些發現。
研究強調,在嚙齒類中觀察到的這些反應可能會與人類中不同。他們還提到,重復暴露于電子煙可能會使人類耐受,從而降低心臟反應,特別是在過去有吸煙史的成人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