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體調查發現,不少“三無”電子煙產品悄然出現在市場上,甚至面向青少年銷售。“一次性氣霧劑”“奶茶杯”“可樂罐”……在賣家的推廣語中,“三無”電子煙有各種名稱,但其共性在于外包裝上無詳細中文說明、無生產廠家等信息,更沒有生產許可證。“三無”電子煙泛濫會導致多方面的危害,亟待采取措施加以規制。
新華社發 徐駿 作
電子煙是一種卷煙替代產品,吸電子煙可能造成急性肺損傷、哮喘等多種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衛健委都曾明確指出:電子煙是不安全的,會對健康產生危害。未成年人的身體尚未發育成熟,吸入電子煙產生的健康風險較成年人更大。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多項法律法規,規范電子煙市場。《電子煙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禁止電子煙煙彈銷售除煙草外的其他口味。《電子煙管理辦法》則明確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這些規范旨在把電子煙納入煙草管理范圍進行監管,更好保護消費者特別是未成年人的權益。
在強監管態勢下,不少“三無”電子煙仍在各種渠道暗中流通。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三無”電子煙的交易具有隱蔽性。比如,在有的電商平臺上,檢索“霧化油”“網紅奶茶瓶”等關鍵詞,會有“三無”電子煙彈出;在一些線下煙酒店,收銀臺前擺著五顏六色的小瓶子,里面裝著電子煙。這給監管帶來了很大挑戰。另一方面,“三無”電子煙口味新奇多樣、包裝樣式可愛,對青少年具有一定誘惑力,缺乏辨別能力的部分青少年,可能出于獵奇、從眾等心理購買。這說明,“三無”電子煙的泛濫,既是涉及市場秩序的監管問題,也是涉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值得高度重視。
整治“三無”電子煙,構建讓未成年人遠離煙草的良好環境,社會各方需共同努力。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監管,既查找不法生產廠商,予以嚴厲打擊,又應在學校周邊等重點區域進行巡查,及時發現并處理“三無”電子煙銷售終端。電商平臺要落實主體責任,積極采用圖像、視頻識別等技術,嚴密排查可疑鏈接,迅速清理違法商家。快遞企業要落實收寄實名制,仔細檢查寄遞物品,不給違法寄送“三無”電子煙提供便利。學校、家庭應對青少年加強法律知識和健康知識的教育,主動幫他們構筑拒絕吸煙的“隔離帶”。對吸煙危害的認識越具象、越深刻,自覺抵制煙草制品的意識就越強。只有在電子煙供需兩端同時發力,才有可能從源頭上阻斷未成年人吸煙的各種可能。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良好的環境對未成年人的成長至關重要。近年來,各種容易導致未成年人成癮的產品時有出現。不論是現實空間還是網絡空間,對一切污染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為和產品,都要加以警惕、依法整治。廣大青少年也要自覺抵制各類“污染源”,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此才能收獲更廣闊的成長天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