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菲律賓國家稅務局(BIR)宣布,自2024年6月1日起,未貼有內部稅收印章的電子煙產品將被沒收,標志著該國對電子煙市場的監管進一步收緊。BIR局長羅密歐·D·盧馬圭(Romeo D. Lumagui Jr.)強調,制造商和進口商必須在規定時間內繳納消費稅并遵守稅收印花要求,否則將面臨高額罰款及刑事責任。
同時,美國多個州也在加強對電子煙產品的立法限制。弗吉尼亞州已確認將禁止口味電子煙,但實施時間推遲至一年后。愛荷華州的立法決定尚待州長金·雷諾茲(Kim Reynolds)的簽署或否決。這些立法被稱為PMTA登記法案,其目的是在保護消費者免受未經監管產品影響的名義下,限制電子煙市場。
批評人士指出,這些法案實際上限制了人們戒煙的選擇,而煙草減害倡導者則認為禁止口味電子煙可能迫使消費者轉向非法市場或回歸傳統卷煙。研究顯示,對于許多從卷煙轉向電子煙的消費者來說,口味的選擇至關重要。
煙草公司則持相反觀點,他們認為這些法案有助于打擊非法煙草市場,并確保商家只銷售經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FDA)授權的產品。然而,這些法案的質疑者擔心,小企業和希望戒煙的消費者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在弗吉尼亞州,超過1,800個工作崗位可能因電子煙產品的禁令而消失,整個州可能損失超過2.5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小企業還可能因銷售未獲批準的產品而面臨每天1,000美元的罰款。
盡管煙草巨頭支持這些禁令,但公眾對他們的動機持懷疑態度。FDA因拒絕大量PMTA申請而受到批評,因為提交門檻高,只有資金雄厚的大公司才有機會獲得授權。
弗吉尼亞州代表羅德尼·威利特(D-Henrico)表示,盡管面臨挑戰,但FDA的監管程序對于控制來自中國的大量電子煙產品至關重要,因為這些產品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市場完全不受監管且不征稅”。
隨著菲律賓和美國各州對電子煙產品的監管日益嚴格,電子煙制造商、進口商和消費者都將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