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這樣一個段子:
女:你抽煙嗎?
男:抽。
女:每天多少包?
男:三包。
女:每包多少錢?
男:10英鎊。
女:你抽煙多久了?
男:15年。
女:所以這些年來每年你抽煙就花了10800英鎊。
男:正確。
女:1年10800英鎊,不考慮通貨的話,過去的15年里你抽煙總共花了162000英鎊對嗎?
男:嗯。
女:你知道嗎?如果你沒有抽煙,把這些錢放在一個高利息的儲蓄賬戶里,按復合利率來算。你現在能買一輛法拉利了。
男:你抽煙嗎?
女:不。
男:那你的法拉利呢?
女:……
這段對話的有趣之處在于,女人的邏輯看起來沒什么不對的,卻可以被男人輕易反駁;而男人的邏輯似乎也有些不對勁的地方,但效果確實殺傷力不大侮辱性極強。實際上,這是因為段子中的女人和男人在對待吸煙這件事情上的立場和態度是不一樣的。
女人認為,抽煙不是生活所必須,屬于享樂休閑開支,一支煙,幾分鐘抽完了,錢就沒了,好像什么效益都沒有發生。
但是,站在男人的立場,買煙來抽,就像女人樂意把錢花在買口紅、新衣服、名牌包包一樣,通過擁有它,可以帶給自己欣喜、放松和舒適感,這就是剛需。吃飯吃辣了,來一根,感覺也不辣了;吃飯吃油吃多了,膩了,來一根,爽口清新;早晨起床迷迷糊糊,來一根,瞬間精神百倍打游戲;看見朋友,發一根,避免尷尬不知道說啥,有個詞叫無處安放的小手,夾一根,就能安放了。
其實,用宏觀角度來看吸煙這件事情,無非就是個人偏好與習慣的問題。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消費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習慣,對于自己日常開支,通常情況下可以劃分為5種:
1、生活必要開支
2、家庭建設開支
3、個人發展開支
4、情感維系開支
5、娛樂休閑開支。
打一個比方,不同的人,去餐廳吃飯,做認為的開支類型不盡相同。
有的人認為,去餐廳吃飯,可以作為娛樂休閑開支。擺脫了家里的油煙,偶爾犒勞一下自己,改變一下吃飯口味。但是,對于一些有業務往來的商務人士來說,餐廳吃飯,不僅僅是娛樂休閑。一杯杯小酒喝著,以倫倫話語談著,客我之間的關系才會越來越近,這時候,這項開支的性質已經轉變為以業務推進為目的的情感維系開支。
同樣的道理用在吸煙這件事上,消費卷煙有些情況下并不僅僅是自己的休閑娛樂行為。甚至有些時候你會發現,越是喜歡抽煙的,尤其是抽高檔煙的,越是開豪車的人,這些人越是在社會已經取得一定成就的成功人士。因為在這人眼里,抽煙并不是娛樂休閑,而是一種社交工具,更是一種投資理念。某些必要場合,恰恰是一支煙,可以緩解尷尬,加深情誼。
中國自古以來是所倡導的禮儀社會,“禮文化”盛行的當下,吸煙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一支煙的背后是情義,更是誠意。
所以,我們很難去追究開頭男女究竟孰對孰錯,對待吸煙的態度不同,所達到的結果也就不同。對此,你怎么看?你又是抱著什么心態去吸煙的?腔腔期待你的分享。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