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在位期間出于多疑、忌諱和恐懼的心理,主張禁煙。楊土聰《玉堂薈記》有這樣段記載:“煙酒(明代有的地方稱煙草為煙酒)古不經傳,遼左有事,調用廣兵,乃漸有之,自天啟年中始也。二十年來,北土亦多種之,一畝之收,可以敵田十畝,及至無人不用。已卯(1639),上傳諭禁之,犯者論死。庚辰,有會試舉人未知其已禁也,有仆人帶以入京,潛出鬻之,遂為邏者所獲。越日而仆人死西市矣。相傳上以煙為燕,人言吃煙,故惡之也,王午,余入京,鬻者盈衢,初以為異,已而知為洪督所請開其禁也。”
在崇禎帝看來,“吃煙”意味著京都“燕”的陷落,故惡之并嚴申禁令,而且似乎為此真殺過人。然而民間吸煙之風日盛一日,普遍存在“私種”“鬻”和“偷吸”的現象。王逋《蚓菴鎖語》謂崇禎下禁煙令后,“法輕利重,民不奉詔”。俞正變《癸已存稿》也評論此事:“煙利厚,而吃煙聲惡,民間賣者,題曰‘煕朝瑞品’,以諷官吏,使不究詰。”
崇禎禁煙很不成功,以致后來不得不采納洪承疇的意見,解除禁令并允許民間種煙和允許商人販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