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九六七年,廣東潮安火柴廠出品的“焦裕祿”火花。
②上世紀六十年代,福建福州火柴廠出品的“王進喜”火花。
③上世紀90年代,黑龍江海林卷煙廠出品的“鐵人”煙標。
④上世紀60年代,國營新疆卷煙廠出品的“英雄”煙標。
⑤上世紀60年代,廣東公益火柴廠出品的“王杰”火花。
在火花和煙標上,我們能看到許多優秀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心里裝著群眾;他實事求是,腳踏實地,艱苦奮斗,不向困難低頭,不斷開拓進取;他清正廉潔,無私奉獻,為人民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焦裕祿的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一直銘刻在億萬人民心中,鼓舞和激勵著廣大黨員干部開拓進取、不懈奮斗。
1966年,湖北武漢火柴廠出品了“焦裕祿”火花一套10枚,包括“調查研究”“走村串戶”“問寒問暖”“深入一線”“認真學習”等,反映了焦裕祿不為名、不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的一生。1967年,廣東潮安火柴廠出品了“焦裕祿”火花(圖①),描繪了焦裕祿看書學習的形象,并且印有“學習焦裕祿,徹底為革命”字樣。另外,在南海、福州、西安、恩施、廣元、桂林、崇慶等火柴廠發行的“英雄人物”火花中,都有焦裕祿的身影。
“鐵人”王進喜是新中國第一批石油鉆探工人,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王進喜以“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干勁忘我工作,被譽為“鐵人”。在大慶油田,王進喜帶領工人們用滾杠加撬杠,靠雙手和肩膀,奮戰3天3夜,迎著寒風把30多米高、20多噸重的井架矗立在荒原上。在發生井噴時,王進喜奮不顧身地跳進泥漿池,帶領大家制服井噴,鑄就了“鐵人”傳奇。
上世紀60年代,福建福州火柴廠出品的“王進喜”火花(圖②)描繪了在高高的井架旁邊,頭戴棉帽、身穿棉襖的王進喜意氣風發的形象。上世紀90年代,黑龍江海林卷煙廠出品了“鐵人”煙標(圖③)。該煙標以黃色為主色調,主副版圖案均為矗立于大慶市的王進喜雕像,這尊雕像形象展現了“鐵人”王進喜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
歐陽海,1940年出生,湖南省桂陽縣人,中共黨員。1958年,歐陽海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63年11月18日,部隊野營訓練沿鐵路行軍,行至一個峽谷時,一輛滿載旅客的列車疾馳而來,一匹馱著炮架的軍馬猛然受驚,竄上鐵道。就在火車與軍馬將要相撞的危急時刻,歐陽海奮不顧身,拼盡全力將軍馬推出軌道,保住了旅客生命和人民財產安全,自己卻被卷入列車下壯烈犧牲,年僅23歲。
上世紀60年代,國營新疆卷煙廠曾出品過“英雄”煙標(圖④)。該煙標以紅色為主色調,主版圖案是歐陽海腳踏鐵路、奮力推戰馬的雕像;副版上印有毛主席詩詞中的一句——“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除了這枚煙標外,“英雄”煙標還有四種不同的版別,主版圖案相同,副版分別印有“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等字樣。
王杰1942年出生在山東金鄉一個農民家庭,196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用行動踐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一次訓練中為掩護民兵而英勇犧牲,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和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廣東公益火柴廠、江蘇蘇州火柴廠、山東濟寧火柴廠都曾出品過“王杰”火花。其中,公益火柴廠出品于上世紀60年代的“王杰”火花(圖⑤)描繪了王杰的肖像,并且印有“為黨的事業忠心耿耿,為革命勝利勇于犧牲”的字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