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人們每年在五月初五這天紀念和感恩屈原,并與農耕生活相適應,形成一系列民俗習慣,如包粽子、戴香包、掛菖蒲、賽龍舟等,有的還曾出現在一些煙草企業出品的煙畫上。
粽子,古稱“角黍”。《風土記》載:“仲夏端五,烹鶩角黍。”文中注釋:“端,始也,謂五月初五也。”上世紀初,日本村井兄弟商會社出品的“三百六十行”煙畫中有一枚即為“賣粽子”(圖①)。畫面中,小販把蒸熟的粽子放在一個密封的木桶里,遇有買主,便打開木桶,代買主剝開粽葉,加糖奉上。
民諺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期間,古代勞動人民運用艾葉焚燒或煎煮來驅除瘟疫,實際上是一種熏蒸療法在生活中的運用。上世紀30年代,大東煙公司出品的“民國三百六十行”煙畫中的第115枚即為“賣蒲艾”(圖②)。煙畫上,一個穿著開襟藍衫的小販立于裝滿蒲艾的籃后,一個老婦人則彎腰挑選著蒲艾,空白處印有“賣蒲艾”字樣。
在我國很多地方,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之一。上世紀20年代,英美煙公司出品過“諺語”煙畫,50枚一套,其中第27枚為“跟著龍船喊號子”,手繪彩色,正面描繪了端午時節賽龍舟的情形。只見舟上槳手執槳分坐兩側齊心協力劃龍舟,船頭旌旗迎風飄揚,兩岸的歡呼聲、喝彩聲響徹云霄,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①上世紀初日本村井兄弟商會社出品的“三百六十行”煙畫之“賣粽子”。
②上世紀三十年代大東煙公司出品的“民國三百六十行”煙畫之“賣蒲艾”。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