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簡照南開始在香港生產、銷售卷煙。這時候,南洋的配置是這樣的:十萬港元啟動資本,一個簡陋的小廠、一臺烤爐、一間烘房、一臺發動機、兩臺磨刀機、四臺卷煙機,請日本技師培訓了16名中國男子使用機器、100名女工處理和包裝制成品。每日開工十小時,生產卷煙30萬支。
南洋推出了“白鶴”牌卷煙,逐漸打開銷路。英美煙公司見此,宣稱“白鶴”煙包裝紙的顏色與他們的產品雷同,認為南洋侵犯了他們的權益,于是借助香港巡理府之力,將價值2000元的南洋卷煙,拉到巡理府的門口焚毀。南洋隨后推出的“雙喜”“飛馬”等卷煙牌子,都受到過英美煙公司的打擊。
簡氏現位于佛山市禪城區的故居
比起英美煙這樣的大公司來說,剛起步時的南洋無疑是力量單薄的。于是在重重打壓之下,開工僅13個月,南洋就負債十多萬元,不得不于1908年5月宣告清理拍賣。
在這個艱難的時刻,簡照南的叔父簡銘石出手相救了。1909年,簡銘石出資九萬元將南洋收買,更名為“廣東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仍舊由簡照南和簡玉階打理,繼續營業。
這時的中國外患日蹙,在華人群體里,倡行使用國貨的呼聲異常熱烈。重新揚帆起航的南洋,恰好與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相合,因應倡用國貨這一形勢,他們逐漸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市場,并且銷售量不斷攀升。辛亥革命后,僅僅是在爪哇一地,南洋一個牌子的卷煙銷售額就上升到5000萬支。逐漸地,南洋日漸壯大。
民國成立,國家并未安定下來。這讓簡照南看見了商機。1915年,他攜南洋出品的卷煙進入內地,第一個據點是遠離了多年的廣東故鄉。
此時國內的卷煙市場,更是英美煙公司的天下。1915年,英美煙公司在中國的業績是:每月銷售香煙10億支,在上海、漢口、沈陽和哈爾濱的工廠雇傭工人1.3萬人,制造了當時中國一半乃至三分之二的卷煙。
面對外煙的打擊,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設計的宣傳國貨招貼畫
南洋進入內地,無疑是在英美煙公司的虎口奪食,注定要上演一場激烈的商戰。事實上,當簡照南攜南洋的卷煙進入廣州時,就引起了英美煙公司的警惕,他們采取了許多手段來打壓這家華人公司。
這一次,南洋所面對的形勢,顯然比當初兇險得多。比如,英美煙公司會派人在市場上把南洋的卷煙買下,一直放到發霉,然后把它們賣出去,這對南洋的信譽造成極壞的影響。
恰好是在這一年,日本的“二十一條要求”在中國引發波瀾。英美煙公司沒有放過這個機會,他們對外宣稱南洋的資本、技師都來自日本,中國人如果買南洋的煙,不是在支持國貨。此外,英美煙公司還故技重施,稱南洋的卷煙仿冒了他們的商標,要與南洋打官司……
南洋陷入了被動。剛進入廣東,就遭到競爭對手連續四個月的騷擾與破壞,以致簡照南感慨:“小豈可以敵大?寡豈可以敵眾?弱豈可以敵強?弱肉強食,實為千古不易之理。”
感慨歸感慨,此番再與強敵相逢,南洋沒有退縮,而是進行了有力的反擊。他們發起了一系列的慈善活動。那一年廣東遭遇了一場特大洪災,針對這一情況,南洋不僅及時捐錢,還在最短的時間內組織救助義舉。
簡玉階回憶說:“1915年廣東發生大水災,各界人士有組織救災工作者,但都拖拖拉拉,成績殊微。簡氏兄弟有鑒于此,乃獨力組織救災機構,購置小火輪攜帶糧食到各處救濟,船頭旗上大書‘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放賑’,大大獲得社會上的好評及受惠災民的感激。救災的規模頗大,而南洋產品銷路也愈暢。”
除了做公益事情,南洋還緊跟新風向,為自己的產品做宣傳。1915年7月,廣州舉辦了一場飛行表演。對于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飛機是一種新奇的事物,因此這場活動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英美煙公司和南洋都來爭搶活動的廣告宣傳權。南洋調動人脈資源,擊敗英美煙,獲得了經營權。活動很成功,飛行表演的現場插滿了南洋的標志,在事后的新聞中,多數是來自南洋廣告部的稿子。
對于這一次正面交鋒,簡照南顯得很高興,他寫信給另一個弟弟簡英甫說:“自有公司以來最痛快之事也。”
也在這一年,為了抗議日本的“二十一條要求”,中國20家行業工會的代表人物在上海公共租界見面,成立了“勸用國貨會”,提倡使用國貨。這個主張很快得到了國人的響應。
簡氏沒有錯過這個機會,他的南洋馬上加入這場運動中,高舉“中國人請吸中國煙”的口號。為了回擊英美煙公司關于南洋是日本公司的說法,南洋發函邀請香港、廣州等地的商人組織,請他們來南洋公司作調查,以證明自己公司無論是創始人、資本、技師還是工人,都來自中國。
在剛進入華南時的這場商戰中,南洋取得了勝利,他們非但沒有被英美煙公司阻嚇住,反而擴大了生產,在1915年生產了9.3億支香煙,這個數量是三年前的四倍。
簡照南沒有滿足于這個成績,他把眼光投向了更加廣闊的廣東以北的地方,決定“北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