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煙草博物館是經國家批準并由全國煙草行業共同捐資捐物興建的專業性博物館,座落在上海市楊浦區長陽路、通北路交匯處,與上海卷煙廠隔路相望。是一個以收藏、展示和研究中國煙草為主的專業博物館。
博物館以大型商船和瑪雅神廟為設計理念,構成了長約80米、寬約25米、高約30米的外形結構。博物館外墻中部鑲有長140米、高4.1米的“煙華風云錄”主題花崗巖浮雕。矗立在博物館前的五根直徑0.85米、平均高度9米,刻有龍、鳳、獅、鶴、馬吉祥物的大型圖騰柱,形成了富有表現力的外形特征。
博物館目前已開放“煙草歷程”、“煙草管理”、“煙草文化”、“煙草農業”、“煙草經貿”、“煙草工業”、“吸煙與控煙”及“新世紀館”共八個展館,通過大量珍貴的文物、文獻、模型、場景、真人蠟像及照片、多媒體等形式,全面介紹了我國煙草業的起源及各發展階段特征。
觀眾可在此了解我國煙草工業、農業和貿易等方面的發展變遷,了解我國卷煙工人與中外反動勢力英勇抗爭的愛國主義史料。煙草文化館則有各類民族煙俗、煙具、煙標、畫片等展示內容。
煙草在中國根植流轉四百余年,融入社會生活中,并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產生形成了底蘊深厚的煙草文化。本館通過珍貴的文物、文獻、模型、場景、真人蠟像以及照片、多媒體等形式,生動展示出中國煙草文化的歷史,詮釋了煙草文化的豐富內涵。
最為有趣的是在“名人與煙草”、“古今煙俗與民族煙俗”以及各類煙具、煙標、畫片等展區,你會看到毛澤東用過的煙缸;楊靖宇用過的旱煙袋;明清時期的水煙袋及專為漂流到金澎馬祖臺灣的稀世煙標“來歸”等精品,使你進入一個色彩斑斕的藝術世界。
走進煙草農業館,當你徘徊在燈光變幻的客家土樓旁,走近那充滿傣族風味的吊腳樓,仔細欣賞和品味一件件折射煙草農業發展歷程的文物、文獻時,你一定會感受到來自中國煙葉產區質樸的濃濃鄉情。
作為以煙草農業發展歷史為主題的陳列,農業館通過三大部分的概述,清晰地反映了中國煙草種植的傳入與傳播、栽培與調制的發展變遷以及專賣專營體制下中國煙草農業發展的顯著變化;并歷史地反 映了中國煙草農業發展進程中的重大事件、代表人物及中國煙草在農業科技和中外合作等方面的成果。
在陳列方法上,農業館綜合運用分類陳列法、體系陳列法和景觀陳列法等手段,將光、色、聲、形(標本)和景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以景說事,以物說話,形成了博物館特有的陳列語言,使主題內容更加凸現。這種集思想性、時代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為一體的陳列形式,無疑是中國煙草博物館在陳列布展上的一種嘗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