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二十一世紀初都是令藝術家們感到迷惘的時期。社會發展的節奏愈來愈快,人們對藝術的鑒賞挑剔中帶些倉促,科技的發展使藝術手段日益多樣化,藝術的創作和欣賞都表現出明顯的革命性,經濟的飛速增長與人們手中財富的增加,也讓各種藝術品越來越吃香。
探究二十一世紀初期的各種藝術現狀,是一件饒有趣味的事情。今天,我們就請來中國內畫大師王千,對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傳統工藝品———內畫與鼻煙壺的景況作以探索。
?
色彩斑斕鼻煙壺
盡管有資料顯示,早在明朝,中國就有了鼻煙這一舶來品,然而鼻煙迅速在宮廷中受到青睞,公認的年代大約在明末———十七世紀中葉。在此之前的1616年,明朝萬歷皇帝曾在一批海外貢品中見到一個鼻煙煙盒和一些鼻煙。滿清開國伊始,由于對抽煙禁令的頒布,鼻煙開始成為達官貴人的日常消費品。一般地說,清雍正時期,是鼻煙壺普及化的時期。十七世紀中葉,是鼻煙壺開始從單純具有實用價值轉變為實用、藝術價值并重,并逐漸成為具有濃重中國藝術風格的工藝品的重要時期。在清乾隆年間,中國鼻煙壺藝術達到鼎盛。在這個鼻煙壺藝術發展的黃金年代,鼻煙壺不但是一種實用的煙具,還成為有鑒賞眼光的收藏家感興趣的藏品,甚至具備了高雅禮品的性質。鼻煙壺開始成為集中國藝術之大成的藝術珍寶。
到了十七世紀,料器———主要是玻璃鼻煙壺才問世。玻璃鼻煙壺被制造出來后,很快便呈現了美麗的多樣性:紅、紫、黃、白、黑和綠,各處顏色的鼻煙壺爭奇斗艷。
五花八門說材質
以材質和制作方式分,鼻煙壺大至分為八大類:一是料壺,包括各種玻璃壺和古月軒等,約有四十多種;二是瓷壺和宜興壺,約有二十多種;三是石壺,包括寶石壺、石頭壺、巖石壺、化石壺,約有一百五十多種;四是有機材料壺,包括竹壺、骨壺、角壺、象牙壺、貝殼壺、龜殼壺等約有四十種;五是金屬壺,有近十種;六是裝飾壺,有十多種;七是內畫壺,包括玻璃壺、琥珀壺、石英壺;八是琺瑯壺,如景泰藍壺等。?
鼻煙壺藝術在早期,各種材質、各種工藝手段如雕刻、鑄造、編織都得以充分利用,這與當時鼻煙壺的實用性強,各種材質較易得到,價格亦較低有著密切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進入近代和現代,由于各種寶石、玉石、象牙等資源的日趨稀少和價格的昂貴,以這類原料制成的鼻煙壺越發罕見?,F在看到的這類鼻煙壺,大多是十八世紀的作品,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鼻煙壺從材質和制作手段看,已呈現明顯的單一化———僅剩下內畫鼻煙壺。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情景。在各類描述鼻煙壺的文獻和書籍中,“內畫壺”一章往往初編排在書中的最后,且篇幅毫無例外都很短;而到了今天,我們談到中國鼻煙壺在國外的存在價值,及其四大流派時,卻幾乎都是眾口一詞———指的都是內畫鼻煙壺。
技藝傳承看發展
關于內畫鼻煙壺的起源,說法不一,卻都富有傳奇色彩。王千的看法是,第一個內畫鼻煙壺的問世,不應早于明末清初。至于早期內畫壺的鼎盛期,即藝術造詣達到一定高度的時期,應從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初,即甘桓(1222-1271)、周樂元(1822-?)、馬少宣(1829-1936)、馬紹先、丁二仲、葉仲三等人的藝術活躍期。
進入二十世紀,由于戰亂和社會經濟的凋敝,內畫藝術一直處于鮮為人知的境地。建國后,內畫雖有一定的發展,但成績并不明顯。“文化大革命”期間,不多的內畫壺被貼上政治標簽,樣板戲充斥方寸之間,藝術性更是大打折扣。
進入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傳統工藝的奇葩———內畫鼻煙壺藝術得到很快發展。大約在八十年代中期,人們熟知的四大流派已然形成:樸實清新的京派(以劉守本為首),細膩秀麗的魯派(以李克昌為首),輕巧華麗的粵派(以吳松齡為首),古樸渾厚的冀派(以王習三為首)。一般地說,京派藝術注重人物、建筑、動物;粵派藝術以裝飾、花鳥為主;而冀派藝術擅長花鳥、動物及山水。
二十一世紀初期的中國鼻煙壺,以內畫為主。當然,這并不是說進入二十一世紀,就沒有人制造其他種類的鼻煙壺了。只是說,內畫壺是主流。現在生產的其他種類的煙壺,如瓷器壺、景泰藍壺、套料壺、玉石壺,從做工到藝術品位,都遠不如十八世紀。
煙壺將為“稀有物種”
如果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各藝術派別已經形成了各自有別的題材內容和藝術表現形式,那么到了二十一世紀,各藝術派別有了一種趨同的勢頭。比如過去不注重山水的現在開始注重山水,過去基本不畫動物的,現在也開始涉足“動物世界”等等。再說技法,也是互相借鑒,取長補短,甚至這種“借鑒”還超越了國界和藝術種類。不少內畫藝術家不僅將其他派別的技法為我所用,甚至從西方油畫、國畫和版畫中汲取營養。連壺坯造型,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都日趨統一———大都采用衡水產壺坯。
可以說,二十一世紀初期,是內畫鼻煙壺歷史上藝術水平最高、題材最廣,藝術人才最雄厚、藝術趨于大同的時期。此外,從另一個角度看,內畫藝術已經開始突破鼻煙壺的范疇,由過去的玩賞型藝術品向裝飾藝術發展。比如,現在有了內畫水晶球(直徑5-20厘米),內畫料器珠項鏈(0.5-1厘米),內畫雞心墜、內畫佛珠、內畫筆筒、內畫文具、內畫寶塔、內畫香水瓶、內畫藝術酒、內畫屏風、內畫首飾盒,還有高達一尺左右的內畫花瓶,與玉石雕刻相結合的內畫擺件等等。
說內畫藝術在二十世紀末發生了一場“革命”,一點也不為過。正因為此,再加上科技對內畫的影響,如照相術。有人不無悲觀地預測,再過一個不會太長的時期,內畫鼻煙壺特別是內畫精品將愈發稀少,雖不至于很快“絕種”,但再過一些年以后,內畫鼻煙壺極有可能成為“稀有物種”,所以無論是內畫藝術家還是收藏家,都應珍視現在的內畫鼻煙壺精品。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