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六月炙熱的陽光,迎著火辣辣的六月的風,在迎接七一100年建黨節,我再一次走進鄆城民政局,聆聽老領導講述鄆城女革命烈士許建文同志的英雄事跡!
許建文(1920.6-1942),原名王曰美,女,抗日戰爭時期革命烈士,鄆城縣火王莊村人。1938年參加革命,1939年9月加人中國共產黨,1942年任鄄北縣婦聯主任。
許建文烈士
1935年在女子高小讀書的許建文,受地下共產黨員張訓齋的影響,思想進步,熱愛祖國,對日本列強入侵東北的罪惡行徑極為憤慨,出于愛國之心,她勇敢地沖出校門,走上街頭,書寫張貼抗日標語,抵制日貨,宣傳黨的抗日救國主張。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侵略軍長驅直入,侵略中華。國民黨不戰而逃,冀魯豫邊區很快淪為敵占區。目睹這一切,高小畢業后的許建文再也沉不住了,她同趙斌、張雪臣、梁紅玉、吳彥一起到河北找到黨組織,要求參加抗日隊伍。8月,黨派許建文等到范縣、壽張、鄄北一帶隨地方武裝拉游擊。她響應黨提出的“有人出人,有槍出槍,有錢出錢”的號召,寫信動員家庭捐款1000多元交給黨組織購買槍支彈藥。
1941年,抗日戰爭進人艱苦卓絕的階段,許建文在范縣、鄄北一帶白天走村串戶,發動群眾,堅壁清野,減租減息,夜間帶領武裝襲擊敵人。艱苦環境的磨練和戰爭的考驗,許建文逐漸成熟起來,同年她被黨組織分配到鄄北縣任婦女抗日救國會主任。
1942年9月27日,日軍3個團、1個旅團及10個縣的偽軍對冀魯豫邊區解放區進行“鐵壁合圍”式大“掃蕩”,妄圖消滅我軍主力部隊和解放區黨政機關。這一日,許建文正在固堆寺發動群眾堅壁清野,日軍和偽軍大批人馬突然“掃蕩”過來。面對突變的情況,許建文臨危不懼,組織群眾隱蔽已來不及,她利用黃河大堤做掩護,指揮群眾撤退。為掩護群眾撤退,保護群眾生命利益,她手握一支短槍迂回輪戰走向另一個方向,把敵人引向自己。在她的掩護下,群眾安全撒離,而她自己卻被敵人團團圍住,當為首的敵軍發現只是一個小姑娘時,猙獰興奮的大笑:“花姑娘的,一定抓活的!”
當許建文射出最后一粒子彈的同時,也拉響了綁在她身上的手榴彈,只聽轟隆一聲,她與鬼子同歸與盡,壯烈犧牲,時年22歲!
22歲,多么美好的年華啊,然而許建文烈士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個美麗的22歲!正是有千千萬萬個像許建文這樣拋頭顱撒熱血的革命烈士才換來今天的幸福日子!我們的和平年代來的多么不易啊!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如今的盛世是兩千多萬革命烈士為國捐軀換來的!100年砥礪風雨,100年桑海滄田,我們的祖國在歷史的波瀾壯闊中不斷發展壯大,像一頭驚醒的雄獅傲居東方,我們的祖國正以日新月異的變化,驚艷世界,希望我們每一個祖國的子民在不同的崗位上,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畢生的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