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煙,也就是菸,譯音曰淡巴菰。
這種毒草,原產(chǎn)于中南美洲,遍傳世界各地。
到明朝,才傳進中土。利馬竇在明萬歷年間以鼻煙入貢,后來鼻煙就風(fēng)靡了朝野。
在歐洲,鼻煙是放在精美的小盒里,隨身攜帶。吸時,以指端蘸鼻煙少許,向鼻孔一抹,猛吸之,怡然自得。
2
我幼時常見我祖父輩的朋友不時地在鼻孔處抹鼻煙,抹得鼻孔和上唇都染上焦黃的顏色。
據(jù)說能明目祛疾,誰知道?我祖父不吸鼻煙,可是備有“十三太保”,十二個小瓶環(huán)繞一個大瓶,瓶口緊包著一塊黃褐色的布,各瓶品味不同,放在一個圓盤里,捧獻在客人面前。
我們中國人比歐洲人考究,隨身攜帶鼻煙壺,玉的、翠的、瑪瑙的、水晶的,精雕細鏤,形狀百出。
有的山水圖畫是從透明的壺里面畫的,真是鬼斧神工,不知是如何下筆的。
壺有蓋,蓋下有小勺匙,以勺匙取鼻煙置一小玉墊上,然后用指端蘸而吸之。
我家藏有鼻煙壺數(shù)十,喪亂中只帶出了一個翡翠蓋的白玉壺,里面還存了小半壺鼻煙,百余年后,烈味未除,試嗅一小勺,立刻連打噴嚏不能止。
我祖父抽旱煙,一尺多長的煙管,翡翠的煙嘴,白銅的煙袋鍋(煙袋鍋子是塾師敲打?qū)W生腦殼的利器,有過經(jīng)驗的人不會忘記)。
著名的關(guān)東煙的煙葉子貯在一個繡花的紅緞子葫蘆形的荷包里。
有些旱煙管四五尺長,若要點燃煙袋鍋子里的煙草,則人非長臂猿,相當吃力,一時無人伺候則只好自己劃一根火柴插在煙袋鍋里,然后急速掉過頭來抽吸。
普通的旱煙管不那樣長,那樣長的不容易清洗。
3
煙袋鍋子里積的煙油,常用以塞進壁虎的嘴巴置之于死。
我祖母抽水煙。水煙袋仿自阿拉伯人的水煙筒(hookah),不過我們中國制造的白銅水煙袋,形狀乖巧得多。
每天需要上下抖動地沖洗,呱嗒呱嗒的響。
有一種特制的煙絲,蘭州產(chǎn),比較柔軟。用表心紙揉紙煤兒①,常是動員大人孩子一齊動手,成為一種樂事。經(jīng)常保持一兩只水煙袋作敬客之用。
①紙煤兒:用易于引火的紙搓成的細紙卷,點著后一吹即燃,多作點火、燃水煙之用。
我記得每逢家里有病人,延請名醫(yī)周立桐來看病,這位飄著胡須的老者總是昂首登堂直就后炕的上座。
這時候送上蓋碗茶和水煙袋,老人拿起水煙袋,裝上煙草,“突”的一聲吹燃了紙煤兒,呼嚕呼嚕抽上三兩口,然后抽出煙袋管,把里面燃過的煙燼吹落在他自己的手心里,再投入面前的痰盂,而且投得準。
這一套手法干凈利落。抽過三五袋之后,呷一口茶,才開始說話:“怎么?又是哪一位不舒服啦?”每次如此,活龍活現(xiàn)。
我父親是飯后照例一支雪茄,隨時補充紙煙,紙煙的鐵罐打開來,“嘶”的一聲響,先在里面的紙箋上寫啟用的日期,借以察考每日消耗數(shù)量不使過高。
雪茄形似飛艇,尖端上打個洞,叼在嘴里真不雅觀,可是氣味芬芳。
紙煙中高級者都是舶來品,中下級者如強盜牌在民初左右風(fēng)行一時,稍后如白錫包、粉包、國產(chǎn)的聯(lián)珠、前門等等,皆為一般人所樂用。
就中以粉包為特受歡迎的一種,因其煙支之粗細松緊正合吸海洛因者打“高射煙”之用。
兒童最喜歡收集紙煙包中附置的彩色畫片,好像是前門牌吧,附置的畫片是《水滸傳》一百零八條好漢的畫像,如有人能搜集全套,可得什么什么的獎品,一時兒童們趨之若鶩。
可憐那些熱心的集者,枉費心機,等了多久多久,那位及時雨宋公明就是不肯亮相!是否有人集得全套,只有天知道了。
常言道,“煙酒不分家”,抽煙的人總是桌上放一罐煙,客來則敬煙,這是最起碼的禮貌。
4
可是到了抗戰(zhàn)時期,這情形稍有改變。
在后方,物資艱難,只有特殊人物才能從懷里掏出“幸運”“駱駝”“三五”“毛利斯”在儕輩面前炫耀一番,只有豪門仕女才能雙指夾著一支細長的紅嘴的“法蒂瑪”忸怩作態(tài)。
一般人吸的是“雙喜”,等而下之的便要數(shù)“狗屁牌”(Cupid)②香煙了。
②Cupid:丘比特,羅馬神話中的小愛神。其形象往往為淘氣的兒童。他持有金頭、鉛頭兩種神箭,被金箭射中者會愛上他人,被鉛箭射中者會厭惡他人。
這褻瀆愛神名義的紙煙,氣味如何自不待言,奇的是卷煙紙上有涂抹不勻的硝,吸的時候會像兒童玩的煙火“滴滴金”,噼噼啪啪地作響、冒火星,令人嚇一跳。
饒是煙質(zhì)不美,癮君子還是不可一日無此君,而且通常是人各一包深藏在衣袋里面,不愿人知是何品牌,要吸時便伸手入袋,暗中摸索,然后突的抽出一支,點燃之后自得其樂。
一聽煙放在桌上任人取吸,那種場面不可復(fù)見。
直到如今,大家元氣稍復(fù),敬煙之事已很尋常,但是開放式的一罐香煙經(jīng)常放在桌上,仍不多見。
我吸紙煙始自留學(xué)時期,獨身在外,無人禁制,而天涯羈旅,心緒如麻,看見別人吞云吐霧,自己也就效顰起來。
此后若干年,由一日一包,而一日兩包,進而一日一聽。
約在二十年前,有一天心血來潮,我想試一試自己有多少克己的力量,不妨先從戒煙做起。
馬克·吐溫說過:“戒煙是很容易的事,我一年戒過好幾十次了。”
我沒有選擇黃道吉日,也沒有諏訪室人③,悶聲不響地把剩余的紙煙一股腦兒丟在垃圾堆里,留下煙嘴、煙斗、煙包、打火機,以后分別贈給別人,只是煙灰缸沒有拋棄。
③諏:在一起商量事情,詢問。室人:泛指家人,或指妻子。
“冷火雞”的戒煙法不大好受,一時間手足失措,六神無主,但是工作實在太忙,要發(fā)煙癮沒得工夫,實在熬不過就吃一塊巧克力。
巧克力尚未吃完一盒,又實在膩歪,于是把巧克力也戒掉了。
說來慚愧,我戒煙只此一遭,以后一直沒有再戒過。
吸煙無益,可有很多人都說“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而且無益之事有很多是有甚于吸煙者,所以吸煙或不吸煙,應(yīng)由各人自行權(quán)衡決定。
有一個人吸煙,不知是為特技表演,還是為節(jié)省買煙錢,經(jīng)常猛吸一口煙咽下肚,絕不污染體外的空氣,過了幾年此人染了肺癌。
我吸了幾十年煙,最后才改吸不花錢的新鮮空氣。
如果在公共場所遇到有人口里冒煙,甚或直向我的面前噴射毒霧,我便退避三舍,心里暗自詛咒:“我過去就是這副討人嫌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