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曾經是一個正規的行當,勇敢者的職業。
百年前在清澈小河捕魚的情景,今天在城市難再見到。
街頭賣藝人。
街頭畫像師。
馬路清潔工,100年變化不大。
都說好酒不怕巷子深,清代卻有賣油賣到家門口。
過去手工制作的風箏原來這般漂亮。
打虎曾是勇敢行當 神算、游醫、說唱等行業日趨式微
數百幅清代香煙畫片,留下100多年前古人的“三百六十行”,火槍鉤叉打虎,鐵叉捕蛇打魚,雙人腳踏引水……當年行當,和現今有很大差別。
過去的三百六十行,現在幾乎消失了超過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多數是因為科學進步、生產力水平提高,環保意識增強等原因引起。如今,科學的普及和技術進步,機械化作業全面取代了過去的手工作坊,電動漁輪代替帆船出海捕魚,農田自動灌溉代替腳踏引水。
現代科學如今已經深入民間,國人不再像過去那樣“聽天由命”,再去相信所謂“神算”、“游醫”的“靈丹妙藥”,那些借助迷信發財的行當自然就銷聲匿跡。諸如“說唱”這類來自民間的傳統文化行當,如今也被家家戶戶的電視機、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大戲院、劇團劇院取代,現代科學全面改變了文化的傳播方式和途徑。
還有一些行當消失的原因來自環保觀念的改變,一些行當甚至被列入國家法律嚴格禁止項目。比如人類觀念的改變,老虎已經成為國家法律嚴格禁止捕獵的動物。一些歷史承傳下來的民間手工,比如布藝編制,繡花織布,也隨著機械化的大規模出現幾乎被機械作業全盤取代。
專家介紹,100年前的聰敏的外煙經銷商,推出適合中國人口味的市井民俗彩色畫片,打的就是中國文化牌。19世紀80年代以來,外煙開始進入中國。特別是1885年,美國杜克公司委托上海美商茂生洋行代理其“小美女”牌香煙,煙畫就隨著香煙與中國消費者見面了。起先,人們對這些印有“西女洋漢”的小畫片并不感興趣,聰明的香煙經銷商運用一些中國文化元素,將題材本地化,強烈地吸引國人欣賞、傳看、評論煙畫并收藏,從而大大促進了外煙在中國的推銷。
香煙畫片
香煙畫片就是繪制在香煙盒上的畫。在照相機尚未普及的100多年前,香煙畫片生動地記錄了清末民間照相、雜技、織布、當鋪、木工、建筑、算命、醫藥、縫紉、制藥、說唱等社會各行業,直接反映著當年的市井民俗,真實定格著過去曾經的行業和生活,成為留給后人的一份珍貴歷史和文化記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