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傳入中國已經(jīng)有幾百年的歷史,其間煙草的名稱發(fā)生了很多變化。我們稱之為“煙草”“香煙”“卷煙”的東西,古人又是如何稱呼的呢?
相思草
清代《食物記載》云:
用以代酒代茗,
刻不能少,故一名“相思草”。
據(jù)《類液》記載:
相思草,煙草也,
緣人一溺其香,
便不能舍,故也。
忘憂草
清代《在園雜志》載:
相傳高麗國其妃死,
王哭之慟,夢妃告曰:
冢生一草,名曰煙草,
采之焙干,以火燃之,
而吸其煙,則可止悲也。
忘憂之類也。
還魂草
據(jù)《類液》記載:
相傳巴國有公主死,
棄之野,聞草香忽蘇,
乃共識之,即煙草也,
故亦名還魂草。
淡巴菰
此詞乃是音譯,
最早出自方以智的《物理小識》:
淡巴菰,
其本似春不老而葉大于茶,
爆干以火酒炒之曰“金絲煙”,
北人呼為“淡巴菰”或呼“擔(dān)不歸”。
打姆巴古
這個名稱源自清朝
流露著少數(shù)民族風(fēng)情。
《清文鑒?菰菜類》云:
打姆巴古葉大,
取葉或切或挫碎而貯于袋,燃火吸之。
《談書錄》云:
以余所聞,
曰打姆巴古、大古、醺、金絲醺、芳草……總名曰煙。
金絲薰
卷煙烤制之后煙葉金黃,
切絲包卷是為煙,燃燒后味芬芳,
“金絲熏”其名可謂直白。
清代文學(xué)家厲鶚著《樊榭集》云:
煙草神農(nóng)經(jīng)不載,出于明季,
自閩海外移種中土,稱其名。
1737年,汪師韓著《金絲錄》一書
也恰好成為這一名稱的佐證。
蓋露、醉仙桃
清代褚逢春、顧祿編輯的
《煙草錄》引《耕余小稿》云:
凡煙草頂上三葉謂之蓋露,
極青翠、香烈,俗名醉仙桃,
又曰賽龍涎,曰擔(dān)不歸,曰胡椒紫,
曰辣麝,曰黑于菟,皆是物也。
篤行致遠(yuǎn)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