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每個地區、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風俗習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世界如此之大,注定了每個地域擁有著差異極大的文化風俗。當然,由于地域條件的不同,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形成了不同的吸煙文化。
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幾個吸煙文化尤為獨特的國家,一覽世界各地最有趣的煙草文化!
法國:80%的法國女性愛抽煙
法國,一個充滿浪漫氣息國度。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法國女人,象征著優雅、時尚和誘惑。但到了法國之后,你會發現,居然有80%的法國女性愛抽煙。因此,當你漫步在巴黎街頭,抑或是在咖啡館里,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抽煙女性。熱愛自由和自我的法國姑娘,點一只香煙,渾身散發的那一股夾雜尼古拉味道的神秘魅力氣息。
朝鮮人吸煙重禮儀
朝鮮民族素以講究禮儀而著稱,不僅說話、走路、吃飯都有一定的禮儀,就連吸煙也不例外。在朝鮮人中,晚輩不能當著老人的面吸煙;若是老人遇見晚輩正在吸煙,會主動回避,免得晚輩尷尬。青年不許向老人借火吸煙,更不能接火;接火是對老人最大的不恭。
荷蘭:雪茄是促成婚姻的信物
在荷蘭,小小的雪茄被奉為婚姻的信物。原來在荷蘭有這樣的一個傳統,如果男生喜歡上一位姑娘的話,他就會拿著一支雪茄去敲姑娘家的門,姑娘借給他火之后,他會敲第二次門,如果這時是姑娘的父母來開門的話則表示姑娘也中意他并且與父母已經商量,可以邀請小伙子進屋深談,如果第二次敲門沒有人回應的話則是姑娘謝絕了他。
俄羅斯:遞煙不能只遞一支
俄羅斯也有本國約定俗成的香煙風俗,到俄羅斯人家做客時,吸煙必須要征得主人同意。而且在俄羅斯遞煙的時候不能夠只遞一支,而要遞整盒,點煙時也要注意不能用一根火柴點好幾支煙,吸煙借火時不能用對方已經點燃的煙。有客人來訪,若是客人吸煙斗,主人要將煙斗裝上煙絲后再遞給客人。
柬埔寨:少女們必須學會吸煙
婚姻乃是人生大事,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自古以來,各國各民族都有一些傳統的婚俗。在柬埔寨,農村的女子一般在十五六歲、男子則在二十左右就要結婚,其婚俗也十分獨特——柬埔寨的少女們必須學會吸煙。
按照當地傳統,當女子成長到六七歲之時,父母就為她們準備好了煙斗,開始教她們吸煙。這樣的行為聽起來確實有點不可思議,但是柬埔寨的人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原因是當地都認為,吸煙可以是新生的一代懂得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苦辣酸甜的滋味,尤其是烈性煙能夠令人提神,不管面對多艱辛的勞動,都會有強大的精神力支撐著。少女們到了十五六歲的階段,如果不會吸煙,就會被認為不漂亮。因此,柬埔寨的少女們,從小就努力學習抽煙。
非洲多買西哥人喜“喝煙”
非洲多買西哥人的吸煙方式十分奇特。每年秋后,他們把收獲的煙葉切成細長的條,曬干后裝在瓦罐里,在上面撒上糖和甘油,然后把瓦罐密封,埋在地里兩三年。
他們要飲時,就在瓦罐里抓一把煙條,放在鍋里煮成濃湯,裝入煙卷瓶帶在身上,飲時就像喝酒那樣喝上一口,含在嘴里慢慢地咽下。
這種煙湯的辛辣程度要比煙葉本身高幾倍,同時,還有濃郁的香甜味,比起吸卷煙來要優越得多。
在中國,香煙有著其獨特的文化習俗,煙是待客的信使,與酒文化并駕齊驅,也成為啟迪許多大文豪靈感的物品。
賈平凹曾經在1996年寫過一篇散文《吃煙》,他認為,吃煙的人太多了,有必要進行一番勸解。又寫到:“我是吃煙的,屬相上為龍,云要從龍,才吃煙吞吐煙霧要做云的。”因而也有人這樣說過:許多政治家、學者、詩人,藝術家都是煙味熏出來的。文化不是一定要在煙霧中彌漫,但的確需要一個可以熏陶你的氛圍。煙霧終將散,文化永流傳!
有時煙于人,總在悄然無聲的充當著一個角色,那就是縮短一份距離,接近一份心情。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