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南鄭卷煙廠(今漢中卷煙廠)曾生產“漢桂”雪茄煙,當時在漢中一帶名聲很大,在消費者心目中很神圣,很偉大。漢桂,又名桂花樹,是漢中市市樹。陜西漢中的漢桂,是桂花中的佼佼者,馳名中外,享譽九州。我來漢中工作、生活30多年,期間有好幾次見過漢桂,讓我感到非常高興,覺得漢中真是一個好地方。
漢桂產于陜西省漢中市城東南7公里的南鄭區圣水寺廟內,相傳這棵桂花樹,是西漢初年(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的大臣蕭何親手栽植,故稱"漢桂"。蕭何曾對劉邦說:“漢之為言天漢也,其稱甚美。”蕭何月夜追回韓信,勸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劉邦率軍攻人關中,蕭何留守漢中主事糧草供給。漢朝建立后,論功行賞,蕭何被評為第一。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 年),因助呂后定計誘捕淮陰侯韓信,被拜為相國。蕭何在漢中興水利,事農桑,對漢中的農業生產和水利建設貢獻很大,許多渠堰都是在他主持下修筑的,在漢中留下許多遺跡,圣水寺漢桂即為其一。
圣水寺內外有青、白、黃、烏、黑5龍泉,取"五龍捧圣"之意,故名"圣水寺"。"漢桂"在寺中院大雄寶殿前,主干直徑2.32米,樹高13米,覆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樹齡在2000多年以上。《說文解字》曰:"桂,江南之木,百藥之長"。“漢桂”,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桂花品種,栽培歷史極為悠久。“漢中”,便是漢桂的發源地,古漢桂的天堂。漢桂是珍稀的丹桂品種。漢桂花的特點是,花開5~7瓣,比普通桂花多2~3瓣,花莖大,花期長,年開花兩次,以秋季為盛。盛花季節,香飄十里,香型獨特,天芬馥郁,沁人心脾,清可洗塵,濃能溢遠,故有"桂香飄不歇,此趣誰能猜"的名句。桂樹旺盛挺拔,雄健壯觀,葉大濃綠,四季常青,亭亭玉立,正如古詩所云:"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
漢桂不僅是名貴的觀賞花卉,而且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桂花香濃而甜,可以窨茶、浸酒,拌糖漬后,用以制作各種糕點和甜食,芬芳可口。如桂花元宵、桂花藕粉、桂花糕、桂花糖等,都是以桂著稱的佳點。桂花含芳香油0.3%~0.4%,巖桂高達0.4%~0.8%,可以提制香精和浸膏。
中國人跟“漢”是脫不了關系的,“漢”在數千年的歷史傳承中,已經深深浸入了中國人的血脈:“漢族”,是中華民族數量最為龐大的一個民族——華夏民族的簡稱;“漢字”,中國人的文字;對有血性的男性同胞統稱叫“漢子”。文化學者余秋雨游覽漢中時曾說:“我是漢族,我講漢語,我寫漢字,這是因為我們曾經有過一個偉大的王朝——漢朝,而漢朝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鎮,那就是漢中。世界上曾經有非常輝煌的王朝,羅馬帝國、孔雀王朝、還有我們的秦漢王朝,這是整個人類的驕傲,我們不能忘卻那個偉大的時代。我到漢中來,就是要追回這個偉大的記憶。來漢中后,我最大感受是這兒的山水全都成了歷史,全都經過了歷史,這些歷史已經成為我們全民族的故事。因此我有一個建議,讓全體中國人把漢中當作自己的老家,每次來漢中當作回一次家”。
農歷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了一起。因為“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民間神話傳說,桂樹成了“仙樹”,頗具神奇色彩,使世人無不心向往之。毛澤東寫下了“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的浪漫詩句,偉大的情懷也融進了這美麗動人的故事中。1987 年5 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園林學會、《園林》雜志編輯部、上海電視臺聯合主辦的“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評選”活動,桂花入選中國十大名花之一。2000 年,圣水寺漢桂被漢中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漢中市“市樹”,成為歷史文化名城漢中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在漢中市南鄭區大河坎鎮有一條街道叫“漢桂路”,漢桂路道路兩邊栽種著桂花樹,每到中秋時節香氣襲人,令人著迷。漢中卷煙廠職工家屬院的紅玉小區、公主一期、公主二期、雙維家園等就位于漢桂路的東、西兩側。漢中卷煙廠47年來大力弘揚“求實、創新、拼搏、奮進”的企業精神,圍繞市場需求開發產品,打造品牌,科學經營,為國家經濟建設和陜西煙草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這個廠生產的“公主”、“旱蓮”、“紅玉”、“漢桂”等牌號香煙,為煙民所喜歡,影響不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