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卷煙廠座落在人稱“西北小江南”的漢江邊,曾有著“漢王公主競風流,石馬奔騰展宏圖”的驕傲。石馬,是三國(公元220-280年)時期文物,頭頂部至地高189厘米,背高125厘米,體長233厘米,寬55厘米,原立于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石馬坡,后遷入漢中博物館。南鄭卷煙廠(原漢中卷煙二廠,今漢中卷煙廠)曾生產“石馬”牌香煙,當時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賞識,名氣不小。
清乾隆《南鄭縣志》載:“蜀漢南鄭侯魏延墓:相傳在北門外四里石馬堰,有石馬立田間,云是墓前故物。”民國《南鄭縣志》載:“獅子橋、虎頭橋,俱在北門外。虎頭橋平地列數石,無溝渠,相傳為蜀漢魏延死處。”虎頭橋位于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北門外中心廣場西側,今橋已不存,樹有碑刻一通。碑高2米,寬0.77米,周砌青磚護圍,碑額為浮雕虎頭,形象逼真生動。石碑正中大寫魏延楷書四字“古虎頭橋”。上下款章草字體,分別為“漢馬岱斬魏延處;中華民國二十二年七月重建”。舊時漢中古城北門外四里許,有隆起坡地一方,坡前有石馬、石人,故俗稱“石馬坡”。
魏延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劉備寓荊州時招募賢士,魏延心向往之。赤壁大戰后,成為劉備軍隊的將領。劉備入蜀,魏延奪關斬將,升為牙門將軍。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將遷治成都,力排眾議,選拔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在一次軍事會議上,魏延更是以“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的豪言壯語,不僅讓劉備拍手稱快,也使在場的文臣武將“咸壯其言”。由于魏延的不凡才干,在劉備稱帝時,他升為鎮北將軍,劉禪繼位時,進爵封為都亭侯。
諸葛亮北伐時,魏延也開始受到重用。魏延借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故事,自告奮勇要帶領五千人馬由子午道出兵長安,被一生謹慎的諸葛亮否決。一出祁山時,魏延又被諸葛亮置之高閣而不用,后魏延每欲請兵,均遭拒絕。后來魏延入羌中再建功勛,升為征西將軍,進封為南鄭侯,但諸葛亮從此對魏延則采取了加以制約的態度。在蜀漢內耗以及魏延的政治對手中,楊儀也是不甘示弱的,常常使魏延束手無策。在諸葛亮病重期間,已經對魏延產生了不信任的態度,以致在商議軍事大計時把魏延排斥在外。最后,諸葛亮把軍事的指揮權交于楊儀,這便把剛愎自用的魏延逐漸推向了楊儀的對立面。
在蜀軍從五丈原后撤的過程中,魏延的舉動的確有負眾望。魏延欲與魏軍硬拼,反對后撤。他英勇善戰,諸葛亮量才而用,令其斷后是適宜的。魏延針對楊儀意氣用事,燒絕棧道。魏延撤回漢中后,反過頭來逆擊楊儀。楊儀指責魏延“大逆不道”,籠絡人心,繼而進行政治攻勢,“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魏延讓人抓住了把柄,楊儀公報私仇已不可避免。可嘆這位為蜀國屢建功勛的英雄人物,終因自己的行為不慎鬧起事端而身遭橫禍。他的死,是值得被人同情的。當然,魏延之死與諸葛亮的用人不當也是有關系的。在對待魏延這個問題上,諸葛亮的舉措似乎是個敗筆,令人痛惜。
1986年6月,南鄭煙廠(原城固雪茄煙廠大河坎車間)配方試制的“石馬”牌卷煙投放市場試銷,受到消費者歡迎,出現供不應求的好勢頭。1987年1月9日,煙廠生產的石馬牌卷煙在全國第二十屆旅游產品會上,被評為陜西省優質旅游產品,省輕工廳頒發了證書。1997年9月26日,煙廠新研制的石馬牌卷煙在漢中面世。2000年,煙廠的“石馬”牌卷煙被評為陜西省煙草行業卷煙一等品。
漢中卷煙廠建廠47年來艱苦創業,勵精圖治,追求卓越,勇攀高峰。“求實、創新、拼搏、奮進”是企業的精神也是對每位漢煙人的要求。廣大干部職工不屈不撓,自強不息,頑強奮斗,克服困難,不斷創新,讓企業長盛不衰,讓“公主”星光燦爛。“公主”牌系列卷煙先后被評為“國家卷煙優等品”、“陜西省名牌產品”、“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目前,工廠團結一致,攜手共進,弘揚漢煙人文精神,奮力譜寫企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 ? ? ? ? ? ? ? ? ?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